泾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显成效
来源: 陈小宝 朱丽萍 2022-04-25 09:17:37 责编: 余红霞

近年来,泾县琴溪镇创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新思路,强化非遗保护措施,完善非遗传承机制,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实效。

一是挖掘申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申报了两项非遗项目,分别为民间文学施公与鼓楼铺的传说、泾县京砖制作技艺。申报县级非遗传承人6人。目前,入选省级非遗项目1项(琴鱼干制作技艺),市级2项(旵山日出、龙窑制陶制作技艺),县级6项(林淳与琴鱼的传说、龙凤花鸟字、马头菜刀制作技艺、泾县活字印刷、施公与鼓楼铺、泾县京砖制作技艺)。保护非遗、传承非遗、宣传非遗已形成浓厚氛围。

二是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活动。在新元村“老马陶吧”开展了陶制作非遗传承亲子活动。在泾县非遗人家-云岫·陶源启动了第一届施窑国际当代陶瓷柴烧艺术创作营暨艺术家作品展,邀请了来自荷兰、美国、韩国等国家及全国各地的15位陶瓷艺术大师参加活动。非遗活动的开展不仅成就了非遗项目的知名度,更展示了非遗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无穷魅力。

图片2

三是成立了泾县首个非遗人家。泾县首家非遗人家——云岫陶源揭牌仪式在琴溪镇马头村施窑举行。非遗人家的成立为乡村文化振兴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

四是开展非遗研学。为了宣传非遗、走进非遗、体验非遗,组织开展6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向学生宣传非遗知识和非遗项目,让学生体验到中国文化。

五是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陶窑、施窑为基础建立了琴溪镇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片。在示范区内对老陶瓷厂进行改制,将以古陶老窑厂为依托,加快陶艺制作和研学基地的建设。在施窑已恢复了龙窑一处,将马头菜刀等老技艺纳入马头老街新业态对外旅游开放。以传承非遗为基础的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片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小宝  朱丽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