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建设“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责任体系,桐城市从解决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入手,按照“切口小、有难度、示范强、能落实”的原则,由书记顶格谋划、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真正扛起“第一责任”,深耕“责任田”,干出“最大政绩”,总结经验,打造品牌,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大胆破题,问题导向立项目。把实施“书记项目”作为落实落细党建工作重要载体和抓手,把党建“+”在问题上、问题“+”在书记上、书记“+”在项目上,聚焦破解学习教育、产业发展、双招双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增收、乡风文明提升、人居环境改善等问题,基层党组织书记确定“书记项目”或“书记领办事项”进行重点攻坚。每个“书记项目”均由市委组织部预审、立项评审会专家组评审等环节层层把关,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予以否决,保证“书记项目”靶向定位、精准施策。组织召开全市基层党建重点工作推进会,对书记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交流汇报,现场点评。全市1625个基层党组织书记均申报项目或领办事项,做到各级各行业各领域全覆盖,同步建立“书记项目库”,变“问题”为“议题”。
精准施策,顶格战法推项目。市委书记每周调度、每旬现场指导“党建引领双招双引,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书记项目,项目人才引进、重点工程建设等均保持较快进展。扎实推进市管党(工)委“书记项目”工作,建立“晒比评”机制,每月通报进展,季度观摩互比,年度组织优秀项目评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部署、重点调度,要求各地针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在围绕中心工作中形成有自身特色和亮点的“书记项目”。各基层党(工)委书记既“挂帅”又“出征”,对重要工作专门部署、重大事项直接督办,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意识,确保立项时有人争、实施时有人干、问责时有人领。针对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等类型较多的书记项目,成立高规格的“项目团队”,由各职能部门立项审查、过程把控、精准施策,确保效果提升。
品牌提升,“争”抓实干督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挂图式“作战”,细化任务分解,落实工作举措。开展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进度晾晒评比公示,根据项目阶段性进展和成效,每月底评选若干“红旗项目”和“蜗牛项目”,公示一批“红旗项目”褒扬激励,确定一批“蜗牛项目”鞭策督促,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在“桐城先锋”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亮晒“书记项目”,公开收集党员群众意见,提升党员参与度和群众感受度。邀请党员群众组成“监督评议团”,多角度提意见、找问题。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到发展一线看实况、到基层现场访实情、到群众身边听实话,全程跟进、全程管控,把严督实考作为“书记项目”落地生根的重要保证,既看过程,又看结果,更看实效。每季度举行全市基层党建“书记项目”考核“排位赛”,对推进缓慢、成效不明显的发送“督办单”,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组织书记约谈提醒。开展年度优秀“书记项目”评选,将“书记项目”开展情况纳入党建考核内容,注重固化“书记项目”实践成果,推动项目实效化、品牌化、精品化。(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