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太湖公安结合实际,精心组织部署,积极推进宣传方式多样化、宣传对象精细化、宣传内容亲民化,营造全警反诈、全民参与的浓厚宣传氛围,群众防骗意识、识别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聚焦方式多样化,增强宣传实效性。一是广“宣”全覆盖。结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方式特点,在辖区广场、超市等人流密集处及居民小区宣传栏积极张贴宣传海报、标语进行广泛宣传,并在辖区主要道路,企事业单位悬挂主题横幅、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反诈视频和标语,提醒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高警惕。二是精“讲”促理解。通过走访群众、召开警民恳谈会,向群众宣传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典型特点和作案方式,提醒群众注意辨别。同时在人流量较大的广场、街道,每天利用巡逻车大喇叭定点宣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提高宣传效率。累计召开恳谈会16场次,播放宣传口号万余次。三是多“联”聚合力。组织辖区各银行网点员工开展防诈骗专题培训,张贴警方防诈骗提示,强化银行工作人员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认知度和敏感度,筑牢大堂经理“询问”、保安“巡查”、柜台人员“核实”三道防线,提高诈骗汇款发现率、拦截率。
聚焦对象精细化,提高宣传覆盖面。一是紧盯社区居民群体。针对社区老年人、农民工、家庭妇女等群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辨别能力较差等特点,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及时给予提示防范。制作写有社区民警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的警民联系卡,在小区醒目位置张贴、发放,随时接受群众的咨询求助。二是紧盯企业员工群体。以闲散资金较多、投资意识强、防诈骗意识相对较弱的企业管理人员为重点,通过“上门宣传、集中宣讲”等方式开展防诈骗宣传,面对面地交流,与财务人员互动答疑解惑,帮助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单位资金安全。三是紧盯校园学生群体。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有利条件,深入辖区中小学校举办反诈知识讲座,对社会阅历相对浅薄、防范意识较为简单的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并采取互动,解答提问的方式,提升在校学生辨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能力。共粘贴海报2000余张、播放视频、LED160余条、举办反诈宣传课堂24场次、上门宣传4000余户。
聚焦内容亲民化,确保宣传全方位。一是提升丰富性。将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常用手段,日常预防等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片编制成宣传手册、宣传彩页、书签等,通过综合窗口、值班室以及社区走访等形式,发放到群众手中,实现群众喜闻乐见。对低龄学生、老年人等理解能力较弱的群体,尽可能地减少文字宣传,多配以卡通图片的方式开展宣传,提升理解掌握能力。二是注重灵活性。在日常接处警、入户走访、巡逻防范等工作中开展随机宣传,并根据群众提出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防范建议。将沿街店铺、小超市纳入宣传阵地,让过往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对辖区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众,由社区民警分片包干,以强化防范责任和能力为重点,对其监护人开展集中宣传,确保被监护人的财产安全。三是突出新颖性。进一步筑牢“自媒体+微警务”宣传防线,主动适应“自媒体”时代,围绕反诈防诈主题内容,精心制作视频、动画以及推文,通过政府、社区微信公众号发布,引导网友反诈防诈。(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