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是皖南水乡,河网密布,南陵城区因历史建设等原因,现状水面率偏低,仅有3%-5%,造成南陵县城区在遇较大降雨时,调蓄库容小,涝水位上涨快,低洼地易发生淹没。”南陵县政协委员潘集平同志在《关于提高南陵县城区防洪排涝能力的提案》中这样心急如焚地说。
城市排水管网被称为“城市血管”,为了满足相应的市政配套设施需求,城市地下管网规模也在持续增长,但如果“血管”不畅通将导致路面涨水、管道淤积发臭等一系列问题。对南陵县城区内部分污水进入水系问题,南陵县十一届政协委员章强同志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专门提出了《提升城东新区(新塘)排涝站排涝功能的建议》。
南陵县城市管理局高度重视两位委员的提案,为回应代表、委员呼声,确保政协提案按时得到答复,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林同志及时召开班子会,对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在专项工作推进会上安排部署。会上,南陵县城市管理局还将政协提案办理任务进行层层分解,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和办结时限,确保提案办结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
南陵县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林同志介绍说:“近年来,南陵县城市管理局虽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清三河、治六水’工作,城市建成区防洪排涝能力得到了提高。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极端降雨天气的频繁出现、市区排涝区域不能互通等原因,致使城区防洪排涝形势不容乐观,区域防洪排涝的难题亟待破解。要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改造及修复力度,把城市的‘里子工程’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政协委员的这些提案,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鞭笞,最强惊醒,最高要求。也代表着最基层广大群众的呼声与期盼。”
针对城东部分污水进入水系问题,南陵县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园林所迅速启动了南陵县城东片区排水管道改造工程,把排水管网提标改造作为一项良心工程,高站位规划,高标准实施,以实际行动提高城市承载力。该项目主要是对城东片区破损的污水管道及雨污混接点进行修复改造,目前弋江大道、籍山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已全部改造完成,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同时,逐项分析易积水区域形成原因,尽最大限度解决个别区域积水问题。持续加快工作进度,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加快施工进度,明确完成时限,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改造任务。
此外,南陵县城市管理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正在进行城区排水规划修编工作,以加大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改造和修复力度为抓手,认真谋划整治措施,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加快补齐设施短板,推进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和病害修复,提升城市污水收集能力。待修编工作完成后,该局将根据修编结果全面开展排水管网病害检测,及时对排涝站及排水管道进行提升改造,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排水防涝能力建设、内涝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低洼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大幅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全面提升;能够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对此,南陵县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林同志这样表示:“下一步,城市管理局将探索‘建管一体’的排水管网治理模式,进一步理顺机制、明确职责,建立权责一体、规建管养一体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精准决策、高效管理。使政协委员们的优秀提案能够真正早日落地生根,助力南陵城市的美好”。
(冯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