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一大早,高建停就把货车开到修理厂换轮胎。“今年小麦长势非常好,亩产超过1000斤不成问题,马上就收割了,我提前做好准备。”高建停是太和县蔡庙镇蔡庙村村民,作为种粮大户,他种植的800亩小麦马上就要开始收割,按照当前的市场价估计能收入13万元。放在几年前,这个亩产和收入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发生这样的变化,得益于近年来蔡庙镇加强粮食生产的一系列举措。
蔡庙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有3.7万亩耕地,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结合实际,积极引进皖麦0711、强基麦小麦等品种。这些品种的特点是稳产高产,而且加工成板面后口感比较好,适合本地市场。他们在生长期组织开展抗倒伏、一喷三防等统防统治工作;定期邀请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对种植户进行培训。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实现了小麦产量连年提升。
“我们提前摸排收割机、旋地机等机械,针对本地机械数量减少的情况,及时与上级联系,做好机器的调配工作。”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负责人李云静介绍道。进入夏收之前,80台收割机、50台旋地机已经蓄势待发,“备战”夏收。
秸秆中的有机质、磷酸钙能改善土壤质地,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秸秆禁烧是一个‘常年抓、抓常年’的工作,今年我们仍然坚持生态环保、秸秆还田的思路,这两年产量的提升也证明了秸秆粉碎还田的好处。”蔡庙镇党委书记刘伟说。蔡庙镇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加大督查巡察等措施,实现了秸秆禁烧万无一失,粉碎还田协同推进。
近年来蔡庙镇严守耕地保护底线、红线,一方面是练好“内功”,不断提升田间管理、农业生产服务保障水平,另一方面是强化“外功”,积极引入智慧国土高点监控预警平台,加强对违规占用耕地的巡查力度,并有序推进土地复垦,今年以来已成功实施土地复垦70余亩。下一步,蔡庙镇会严格落实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各项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水平,不断实现“忧粮”向“优粮”的转变。(张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