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国人民法庭工作会强调,必须把人民法庭建设成为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为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安徽省肥西县人民法院三河法庭是安徽省旅游示范法庭,近年来,法庭立足审判职能,聚力基层治理,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通过构建诉讼服务、多元解纷、法治宣传“三个网络”,积极服务旅游产业振兴,助力千年古镇焕发勃勃生机,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中国最美乡村(小镇)100佳、全国首批美丽宜居小镇。6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三河法庭成功入选。
(下附案例全文)
安徽省肥西县人民法院三河法庭围绕旅游龙头产业
构建“诉服、解纷、宣传”三个网络
案例点评:安徽省肥西县人民法院三河法庭是省旅游示范法庭,多年来一直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通过构建诉讼服务、多元解纷、法治宣传“三个网络”,积极服务旅游产业振兴,千年古镇焕发勃勃生机。
三河法庭是安徽省旅游示范法庭,坐落在5A景区三河古镇,旅游业是古镇的龙头产业。近年来,法庭立足审判职能,聚力基层治理,通过构建“三个网络”,积极服务旅游产业振兴,千年古镇焕发勃勃生机,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中国最美乡村(小镇)100佳、全国首批美丽宜居小镇。
一、坚持需求导向,构建便民诉服网络
一是树形象,徽派特色显温情。2020年,法庭完成文化基础设施改造,优化主楼功能布局,增设诉讼服务站,配备导诉员;建立全市第一个家事法庭;新建尚法阁、法治长廊,增添法治文化元素。同时,融入古镇人文特色,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相融合,营造厚德崇法、以和为贵的文化氛围。法庭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特色,与景区融为一体,成为千年古镇中一道靓丽风景。
二是送服务,游客中心导诉忙。为更好地服务景区商户经营、游客维权,法庭在游客集散中心设立法官工作室,为商户、游客提供法律服务;对于能调解的,当场利用“三进”平台进行调解;不能调解的,指导有诉求一方利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立案,商户、游客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实现“掌上诉讼”;构建以法庭为中心,以法官工作室为支点,以“三进”平台司法联络员为协助的“庭、室、员”一体化诉讼服务网络。
二、坚持目标导向,构建多元解纷网络
一是定方案,建机制。在古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法庭与综治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签订《法润乡村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及调解员、综治专干职责,构建以“专业力量”为主导、以“两员一干”为基础的源头预防化解纠纷网络。2021年,所有旅游纠纷无一成讼,均就地化解,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景区。在综治中心开设“法官咨询日”,2021年累计接待来访群众200余人次,解答各类法律问题60余个。2022年一季度,收案同比下降20.11%,景区法治环境持续向好。
二是进基层,入网格。景区范围共涉及七个社区,为此法庭实行村居(社区)法官制度,积极参加“四员一律(审判员、检察员、警员、调解员、律师)”进社区活动,建立“一村(社区)一月一访”的“三个一”矛盾纠纷预警化解机制。2021年,古镇26个村(社区)有11个村(社区)获市级“无案村(社区)”命名表彰。
三、坚持效果导向,构建法治宣传网络
一是协作配合,多点联动宣传。法庭立足普法职能,在发挥法治宣传主阵地同时,联合“小天秤”法治宣传志愿队、平安志愿者,通过以案释法、发放资料、互动体验等方式,将法律送到店铺卖场、田间地头。一人巷、万年台、鹊渚廊桥,法庭干警和志愿者身影遍布景区的每一个角落,发放旅游消费维权提示单200余份,其他各类宣传单1000余份。联合司法所、综治中心对景区从业人员及调解员、综治专干开展专场培训,参训人员300余人次。
二是主题明确,分类组织宣传。法庭除开展日常普法宣传外,针对景区业态特点、行业需求,制作《消费者权益维护要点》《农民工务工风险及防范》《房屋买卖的风险及防范》《土地承包与流转实务问题》等课件,深入景区、社区开展巡回讲座,增强景区经营者、辖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深入古镇知名企业,就劳动用工、经营风险开展座谈,发放《民营企业法律风险提示书》,为古镇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肥西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