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江淮行】蓝莓基地种出“大健康”
来源:江淮时报 2022-06-28 13:24:19 责编:周晓东 刘鹤

怀宁县政协推进蓝莓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从种植、深加工到采摘、度假的升级——

蓝莓基地种出“大健康”

独秀山下的蓝莓又丰收了!政协江淮行采访团近日来到怀宁县黄墩镇独秀山蓝莓基地,只见一株株蓝莓树青翠葱茏,一颗颗果实晶莹饱满。人在丛中穿,果在篮中落,记者们着实体验了一把采摘的快乐!

图片

这里曾是黄土漫野、杂草丛生。省农科院专家考察时曾收获惊喜,“土壤偏酸性,适宜蓝莓种植!”怀宁县地处安徽西南部,属低山丘陵地貌,90%以上为红壤、黄棕壤,呈酸性至微酸性,境内约有10.5万亩适宜种植蓝莓的山场和缓坡岗地。经过多年种植与培育,独秀山蓝莓基地的产品成了品牌。“怀宁蓝莓”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2021年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将之定为安徽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22年全县蓝莓挂果面积预计可达3.5万亩,鲜果产量约2.1万吨,产值预计可达9.2亿元。因地制宜发展蓝莓产业,怀宁县蓝莓种植面积高达7万亩,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在这块蓝莓天然适生地,近些年集聚起蓝莓深加工企业8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蓝莓全产业链条。

图片

有机蓝莓花儿开,蓝色浆果甜到心。如今,怀宁县蓝莓基地已成为周边群众仲夏乡村农旅采摘的好去处。今年以来,已有50万人次来到这里,参加户外拓展、生态采摘、休闲旅游等,带动相关业态收益高达16亿元。蓝莓产业大发展,村民也收获着“甜蜜”。“在这里干活,比出去打工好多了,每年收入能多出一万多元。”今年60岁的汪爱云是黄墩镇栗山村人,过去一家人依靠在外务工维持生活。现如今,汪爱云家40亩荒山流转给了企业,每亩每年可获得100多元。她还在蓝莓基地当起采摘工人,每天收入有60元。推动“怀宁蓝莓”实现三产融合发展,政协人贡献着力量与智慧。怀宁县明确由县政协主席程从春领衔全县蓝莓产业发展工作,担任县绿色食品产业链链长,常态化调度蓝莓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截至今年5月底,开工项目4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个,涵盖蓝莓叶黄素、花青素提取、蓝莓冻干、发酵饮料生产等项目。近年来,怀宁县政协还积极组织政协委员通过委员提案、社情民意、专题调研等方式,聚力怀宁蓝莓产业发展。2020年3月,县政协委员刘心生在怀宁县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提案,建议“精深加工,延长蓝莓产业链,通过引进或创办蓝莓深加工企业,生产蓝莓果汁、冻果、果酱、果醋、果干、果酒、果奶、饮料等系列产品,实现蓝莓增值,解除种植之忧”,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

图片

“从打造县域蓝莓全产业链入手,延长蓝莓生产产业链,确保蓝莓产业发展行稳致远。”“打造标准化精品示范园,为蓝莓品种选育、种植技术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推广运用‘5G+物联网’技术,建立蓝莓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蓝莓产业提质增效工程,新建水肥一体化设备及冷库。”“制定《绿色食品蓝莓生产技术规程》《蓝莓鲜果分级标准》等团体标准。进行品牌化运营,加大‘怀宁蓝莓’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政协委员的建议与意见正一条条变成蓝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当前怀宁县正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蓝莓由观光采摘向度假康养的转变。”怀宁县政协副主席程志平介绍说,运用“旅游+”“生态+”“体育+”等新产业新业态模式,建设运营春耕园、独秀山公园、马拉松生态廊道、蓝莓商业街等蓝莓产业融合品牌,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基地和乡土品牌,擦亮“独秀故里、蓝莓之乡”的文化旅游名片。

(文图: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