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搞农业生产‘大托管’,是把土地委托给更善于经营的主体,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创新实践。淮南有占全省农垦系统近四分之一数量的国有农场,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如果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让其参与‘大托管’,形成一种新模式,就能把淮南‘大托管’品牌打得更响、擦得更亮。”7月14日,淮南市政协副主席李大松、周方勤率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组成调研组赴大通区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前往王楼村、安徽小胡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淮南农场,通过现场参观、听取汇报等形式调研了农业生产“大托管”、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机械强农、农村改厕、农村饮用水保障等工作开展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调研指出,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政策上要研究,法律上要保障,市场主体的作用要发挥。要通过农业保险规避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保证该给农民的钱一分不少。要压实政府责任,由村集体选择有实力的主体进行委托,乡镇政府预先审核委托主体的资质能力,乡镇政府和村集体出面协调解决托管过程中产生的纠纷。要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优先选择集中连片且有托管意向的基本农田进行改造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要探索政府和国有农场共同合作模式,精准测算投入收益,合理确定托管费用,实现合作共赢。
近年来,围绕“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淮南市探索实施“两委托两跟进一托底”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引导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由其将土地“委托”给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生产经营,同时协调生产要素、社会化服务“跟进”,引入保险“托底”,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集体增益、企业发展,已成为一项特色工作品牌,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马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