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伴随着轰鸣声,金色的稻田间一台收割机正来回驰骋,郎溪县涛城镇凤河村种粮大户涂仕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经县农业专家现场随机测产,再生稻拆干谷亩产达到662.71公斤。
“色泽好、结实率高,这是再生稻收成最好的一次。今年头季稻比去年平均增产50到60斤,从目前情况看二季稻有望达到亩产500多斤呢,收成准比去年要好!”看着金灿灿的稻谷,涂仕银心里乐开了花。谈及增产诀窍,老涂说,因为自己在4月初就完成了再生稻的插秧,栽得比别人提前一个礼拜,管理中做到再生稻秧苗平齐和水肥管理,所以收割也比平常再生稻早一个礼拜。今天这76亩试验田全部收割完毕,明年可以尝试全部提前栽种。
话没说完,涂仕银拿着一把直尺在田里认真比量着收割过的稻桩长度,不时让收割机调整角度。“这个稻桩至少要留有35厘米,这样再经过略施水肥,二季稻才能更好更快地生长。”涂仕银表示,再生稻二茬产量虽低,但是因为色泽雪白、入口柔软,还带有茉莉花的香味,深受食用者喜爱,所以管理上一点也不能马虎。
47岁的涂仕银从事再生稻种植有6年,今年种植了200亩再生稻,通过精细化管理,亩产干谷达到了1900斤。多年的种植,涂世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21年成为全县种植再生稻“状元”。全县的再生稻种植户也慕名而来,他总是毫不保留地提供技术指导。
如今在涂世银的影响下,当地村民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再生稻种植行列。黄墅村村民易新埂就是其中之一,采访时他告诉笔者,今年他们家种植了115亩再生稻,收获的稻谷直接运往粮站出售。他跟着涂世银学技术,参加县镇两级举办的再生稻种植技术培训班,把自家的再生稻打理得地肥苗壮,年年获得丰收。“去年再生稻纯收入10万元左右,是传统种植的2倍多。”易新埂乐呵呵地说。
据悉,该镇今年再生稻种植面积达到6600多亩,比去年增加了2500多亩。“再生稻产量高米质优,风险低效益好,再生季病虫害轻,基本不施农药。我们为再生稻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指导服务,落实县里补贴政策,及时申请补贴,提高种植户们的种植热情和经济收入,把再生稻产业做大做强。”该镇农技员韦建群表示,“绿色再生稻,也可以成为我们当地的一张新名片。”
“近几年,再生稻生产模式在我们县逐步推广,经济效益很好,社会反响良好,也逐步得到种粮大户和农民们的认可。再生稻一种两收,每年3月上中旬开始播种,8月上旬收割头茬,产量在550-650公斤,然后利用稻桩腋芽重新发芽、抽穗,到11月初收割第二茬,一般亩产在200-250公斤,高产田块可达350公斤以上。”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汪浩绍说,2016年开始,郎溪县就试验性种植再生稻,当年面积仅有300余亩,经过几年的发展种植面积已达到2万多亩。发展再生稻在提高农业种植效率的同时,还科学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难题,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合一’,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余克俭 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