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独特气质 绘就大黄山新气象——黄山市政协建言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
来源:黄山市政协 2022-08-12 14:47:39 责编:何小龙 刘鹤

“构建‘月照三星、三星拱月’大黄山文旅新格局,凸显‘徽韵、绿色、开放、恬静’城市气质,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营造‘客厅级’旅游休闲环境……”8月10日,黄山市政协召开“高标准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资政会,市委书记凌云、常务副市长朱策率领市直近20个部门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建议,当场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吸纳,加速成果转化,不断推动目的地城市建设。

建设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黄山市新的目标定位,同样是黄山市面向未来赢得主动的战略选择。

年初,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共同将此确定为资政会议题,并与重点提案督办同步推进,由市委书记凌云、市政协主席路海燕领衔,副主席徐德书牵头负责,市政协旅游和人资环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市发改委、市文旅局具体承办。

调研从3 月份启动,在历时4个多月的时间里,市政协成立 7 个专题调研组,分赴全市各地调研;组织市各民主党派、区县和黄山风景区政协以及相关界别委员,开展联动调研,形成了38篇发言材料。

“践行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厚植绿色生态本底,赓续城市历史文脉,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承载力牵动力,构建‘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聚焦‘医、食、美、安’重点发展领域,拓展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路径,构筑与黄山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加速中心城区由单一旅游集散地向主客共享的城市休闲空间转变,注重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和现代艺术人文气息注入,以‘场景营造+产业植入’引领功能叠加,创建主题鲜明、形态精美的微型产业集聚区,打造高端‘心生活’旅游产品体系和诗意栖息‘心’家园;发布创意创新指导白皮书,构建创意创新项目储备库,高频次高品质组织开展相关论坛、会展、竞赛等活动;提升徽文化转化应用引领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独步的儒家文化沉浸式体验场景,着力点燃文化‘烟火气’。”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最关键和最迫切的是着力提升城市能级。

本世纪之初,休宁县黄村荫馀堂作为徽州文化代表作品,漂洋过海搬迁到美国博物馆,成为美国人民了解徽州文化的一个生动实物。黄永强委员建议,“在推进黄山国际化进程中彰显徽文化元素,深刻提炼徽州文化地域特色,推出现代黄山文化IP,打造世界级文化符号;‘变现’徽州非遗研究成果,以‘特色班+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技能+非遗技艺’的课程开发手法,切实把徽文化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

“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必须在城市建设战略上高瞻远瞩、在形态和业态上持续发力。”胡曙光委员代表民进黄山市委会建议,补齐城市建设滞后景区建设的短板,以城市旅游为龙头,带动景区旅游,进而实现全域旅游;优先发展会展中心、品牌酒店、体验型文化艺术场馆、康复医疗、特色街区等业态;抢抓国家试点机遇,加快打造国家智慧旅游城市、数字城市,加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创建,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利用,做大做强徽州古建筑产业。

“联动打造旅游产业发展生态,设计山城一体化发展路径,实施景区扩容提质工程,提升城市旅游休闲功能,以创意思维将全市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打造‘全时+全季+全龄’的沉浸式度假产品,培育文化演艺、夜间消费等业态,挖掘徽州村落、田园的休闲内涵,提高民宿体验品味,推动休闲度假旅游产业链向纵深拓展。”盛学峰常委在分析推进山城融合存在的体制机制、功能配套、产品体系、产业集聚、整体营销等问题后提出建议。

“制定‘城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突显我市在长三角地区的生态环境地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精准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强化公园、森林、湿地、廊道生态体系的保护与建设,促进生态资源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推动一批零碳社区、零碳园区、零碳建筑试点,有效发挥森林、湿地、土壤的固碳作用;完善新安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受益者向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实施针对直接成本与机会成本的多元补偿;促进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向高效率、高效益行业企业自由流转,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何文英常委为生态型城市建设开出“良方”。

“城市特色不够鲜明,有生态、少风景,有资源、少魅力,有设施、缺品质”暴露出城市建设管理方面的短板。邹兵常委建议,“推进全生命周期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目标导向为主、问题导向为辅,全面开展城市设计,用足‘绣花’功夫开展微更新、微改造、微循环,构建‘显山露水透绿’城市自然生态风貌格局;优化中心城区滨水空间布局,加强‘一江一河’两岸空间景观控制、色彩控制、夜景控制等,保护滨水历史文化资源,把‘一江一河’两岸建成中心城区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整治城市低空环境,提升建筑外立面秩序,创新广告招牌设置分级分类管控。”

会议通过的建议案,从实现城市气质、绿色产业、创意创新、文化引领、微型产业集聚新突破,打造生态文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文旅发展、内陆开放新高地等十个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黄山非遗品级较高、美食元素突出、民俗活动众多、艺术气息浓厚、线路产品多元、文化符号独特,为建设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提供重要支撑。凌云认为,会议成果充盈着市政协的真知灼见,凝聚了委员们的智慧汗水,具有很强借鉴指导作用,表示要重新构建黄山价值,从山城融合角度明晰方向路径,编制国际化视野的规划,开发独具特色的产品,打造完整的产业体系,加强国际化表达与互动,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级,努力打造黄山的世界、世界的黄山,让黄山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IP。

路海燕表示,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借助省政协相关协商会平台,进一步深化课题调研,跟进协商成果转化,持续助力打造世界级休闲度假产品、塑造黄山城市的独特气质、构建生态型城市的“黄山样板”,为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交出一份优异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