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枫桥经验”注入“徽特色”
来源:石宇 安徽法制报记者 李斐 2022-08-17 17:17:34 责编:夏平

从“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枫桥经验”从美丽的浙江枫桥镇走出,来到千里之外的安徽,落地生根焕发新活力,迸发出穿越时空的旺盛生命力。“枫桥经验”这个记挂着人民、承载着平安的名词, 安徽公安赋予其生动的内涵,给江淮大地基层社会治理点亮了明灯。

安徽公安紧紧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徽”的总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全省96%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得到妥善化解,保障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筑牢了平安防线。

坚持多方联动

用群治群策群力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

“我听你们的!这坑填了吧,以后我们两家一块用!”6月22日,在濉溪县公安局临涣派出所的“平安茶室”里,村民李秀英与张颖在劝慰下,终于重归于好,多年的矛盾一朝化解。

这个远近闻名的“平安茶室”,传承着茶馆议事文化。这里不仅有调解民警、司法所的调解员,还有作为特约调解员一同参与调解的乡贤和茶客,有了矛盾,来茶馆里评理,和大伙一起评议。

警力有限,群力无穷,群众路线是“枫桥经验”的本质所在,也是坚持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我省公安重视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有序,从完善政策、健全体系、落实责任、创新机制等方面入手,立足“一村一警”“一村一辅警”包村联系机制,结合“乡贤议事”“群防群治”等多种形式的调解方式,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定远县公安局拂晓派出所,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警民联调机制。为了更好发动群众,整合资源力量,时任拂晓派出所所长的韩劲松主动对接镇村、司法所,开设警民联调室,对接法律专业人士和当地“能人”“热心人”,形成了一套“多方参与、互动互补、情法融合”的乡村特色矛盾纠纷调解方案。2020年以来,拂晓派出所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就有200多件,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真正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在拂晓乡落地生根。2021年,拂晓乡被评为全县唯一一个“无访乡镇”。

我省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各级调解机制,广泛开展“公安+司法”“公安+行业”联动联调工作,通过购买服务、协同联动等方式协调多方专业力量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中,对重点调解协议予以司法确认,提高调解的权威性;同时充分发挥“平安楼长”“平安社区长”等集群作用,发挥乡贤能人作用,打造群众身边的“调解智库”,有效分流民事矛盾纠纷。

坚持效果导向

大力推广调处矛盾服务群众“金招牌”

“大不了我们鱼死网破,同归于尽!”7月3日下午,金寨县公安局江店派出所的“老徐调解室”里争吵声不断。离异夫妻矛盾激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惹出人命案!民警徐玮立刻动员社区工作人员,召集了两人的亲友邻里,迂回地聊起了恋爱、婚姻、家庭的种种,不动声色地就把两人感情症结融在了谈天说地中。一看两人态度有所缓和,老徐情、理、法并用,再加上亲友的感情助攻,调解4个小时之后,这起冲突终于归于平静。

像这样结合本地特色的警民调解室,在全省各地多点开花,各地警方结合本地实际和文化特点,创新“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作退一步想工作法”等调解工作法,发展“居民议事会”“平安茶室”等基层自治组织,加快打造“微信找警”“社区微警务群”,强化警民协作,延伸基层治理触角,广泛开展平安小区、平安家庭创建系列活动,组建“水阳义警”“西津蓝精灵”“徽骆驼”等各类专(兼)职巡防队伍,努力实现巡防无盲区、防控无死角,丰富了安徽版“枫桥经验”的平安内核。

“真没想到警察还能上门为我们办理业务!现在的民警太人性化了,我们一家都很感动!”淮南市的闫先生,提到淮南市公安局山南新区分局淮河路派出所民警郜宗平,竖起了大拇指。

这位让群众点赞的郜宗平早就是辖区的“名人”。她34年扎根基层一线,成了当地服务人民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响当当的品牌,淮河路派出所特意以她的名字,命名了“郜宗平警务室”,这也是淮南市首个以民警个人名字命名的警务室。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省各地公安机关突出“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推深做实社区警务、“一村一警”包村联系、“一企一警”对接服务、警民联调、江淮义警等七项实践载体,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深入开展“百万警进千万家”,密切警民联系,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营造警民一家亲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平安小区、平安家庭创建系列活动,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坚持便民利企

放眼大局当好为民为企为项目“服务员”

6月底,桐城市公安局大关派出所多次接到德上高速的施工方报警,有村民阻挠施工,影响工程进度。民警调查后却发现,村民“闹事”也是因为工地施工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影响和损失。“大哥大姐,咱们的要求是合法的,可阻拦施工却成了违法,反倒成了咱们没理了!咱们各退一步,两边都出代表,咱们坐下来谈!”民警一边稳住村民的情绪,一边迅速联系村镇职能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协商解决诉求,经过多次劝解,村民们不再去现场阻碍工程,项目部门也为村民解决了合理诉求。

全省各地公安机关秉持为民为企为项目的服务导向,不仅增强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也保障了辖区企业的生产经营建设活动,努力发挥好“枫桥经验”在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协调经济社会关系、预防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基层政权中的重要作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取得了新的成效。

坚持便民利企,构建警务服务新模式。“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充满生机,就在于始终心系群众,服务社会大局全局。我省公安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服务企业发展;加强“一企一警”对接联系、涉企矛盾纠纷协调化解和涉企案件包保责任制,服务经济社会大局。

在化解矛盾纠纷隐患,服务社会治安大局的道路上,我省公安多措并举,昂扬奋进。全省各地公安机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融汇本土特色,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品牌,推出了一个个叫得响的警民联调室,开创了一套套行之有效的科技赋能方案,“枫桥经验”遍地开花、百花齐放。全省公安队伍一盘棋,推动机制、方法的总结推广,嫁接推广取长补短,将具有各地特色的“枫桥经验”从地方精致的“盆景”,上升为全省精彩的“风景”。

如今,凝入了徽文化内核、注入了能量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安徽沃土上开花结果,在缓解基层矛盾、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中,凝练出独有的味道。(石宇 安徽法制报记者 李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