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濉溪县人民法院双堆法庭坚持以诉源治理为工作的出发点,以解决人民群众矛盾为工作的落脚点,通过加强“小推车”心连心服务站建设,全力打造人民群众心目中“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调解工作品牌。
聚内力 树立党员先锋调解室形象
双堆法庭结合基层农村工作实际,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强化业务指导,方便人民群众等一系列便民利民工作举措,使“小推车”心连心服务站品牌赢得了“连心群众、化解纠纷、扫除阴霾、暖入人心”的好口碑。
双堆法庭辖区区位特殊,周边交通发达,位于三市三县交界处,辖区人口20余万,以农业、建筑业为主。在当前形势下,不同群体利益诉求日益多元,辖区内劳务关系,婚姻家庭、婚约财产等矛盾纠纷多发,矛盾调处工作形势严峻。面对困难,该法庭要求党员必须冲在前,结合辖区矛盾纠纷的形势,成立了双堆法庭“小推车”心连心服务站调解室党小组,发挥了党员冲锋在前的模范作用,通过多元综合发力,着力化解辖区各种矛盾纠纷,最大可能地把苗头性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期,辖区内发生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件,当事人范某与辖区内一女子订婚以后因双方性格不合等因素,导致退婚,双方在返还婚约财产等方面产生了矛盾,范某遂诉至法院,“小推车”心连心服务站党员先锋调解员谢友忠及法庭工作人员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集中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历经数个小时,最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当场返还彩礼12.3万元。因调解及时,让双方口服心服,范某还为“小推车”心连心服务站送了一面锦旗。
借外力 延伸调解工作室的内涵
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淮海战役“小推车”精神,濉溪县人民法院双堆人民法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立足农村、面向群众,于今年初聘请了24名当地口碑好、威信高、能力强,且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士,参与“小推车”心连心服务站日常开展的政策宣传、理论宣讲、解难纾困、矛盾化解、维护稳定等工作。
双堆人民法庭采取人民法院的司法主导与“小推车”心连心调解相结合,充分发挥村级调解室工作人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村庄、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诉讼之外,形成“事了人和、少诉无讼”的和谐稳定的新格局。此外,双堆人民法庭还建立多方联动发力、强化业务指导、注重宣传引导、“小推车”心连心调解室“四项工作”机制,形成了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的“小推车”诉讼服务体系,夯实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练内功 建设红色调解文化阵地
双堆法庭充分利用地处红色革命老区的区位优势,“小推车”心连心服务站的调解员与法庭工作人员,发扬“不怕困难,勇于奉献,敢于胜利”的双堆集精神,让每一个案件当事人都能够在调解之中感受到红色文化。
在调解室中,放置党史、法律、调解的书籍和报纸,供当事人和群众学习,定期组织开展宣传讲座、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等,营造红色的调解文化氛围。定期开展调解员培训,通过法官对调解员进行培训,提升调解员法律知识和工作本领,让调解员能够更好、更快地化解纠纷。加强“小推车”心连心服务站和村级连心室建设,不仅完善了法庭的调解组织,也提升了基层人民法庭调解工作质量水平,实现了从源头化解矛盾的社会治理目标,让辖区内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自3月份以来,双堆法庭“小推车”心连心服务站共调解成功案件131件,出具“民诉前调书案件”23件,确认调解协议有效案件32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彭金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