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临泉新闻
十年教育结硕果 育得桃李满庭芳——临泉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综述
来源:赵怀勇 2022-09-19 16:00:28 责编:许雅婷 喻寒松 张波

从优化教学布局到完善教学设施;从整合教育资源到扩大师资队伍;从活跃校园文化到加强学校管理,临泉县把“人才强县”作为“六县战略”之一,用十年探索、十年努力,绘就了教育工作的崭新画卷。当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付诸实践,临泉县教育事业便走上了全新的发展道路。致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打造优质人力资源开发基地,临泉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投入:东风渐劲春色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十年来,临泉县把教育事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和源泉,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头等大事,从加大投入入手,全面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优化办学环境,教育事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临泉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长。2012年,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只有12.08亿元,到了2021年,达到18.83亿元。

十年来,全县共投入一般公共教育经费156.17亿元,各级各类学校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大幅提升,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学前教育。目前,临泉县农村几乎每个乡镇建有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农村每1万常住人口有1所公办幼儿园,城区每3万常住人口有1所公办幼儿园,96个贫困村均有幼儿园。累计投入14574万元,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71所。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1.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7.3%,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1.6%,顺利实现学前教育“985”目标。

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临泉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建设,投入均衡发展资金27.99亿元,融资10.46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292所,新增校舍面积57.7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地面积58.69万平方米,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临泉县还建立健全全员抓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机制,强化业务指导及过程性督导,加大奖惩力度,教育质量明显提升。2017年,临泉县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省级评估和国家认定。

临泉县高度重视高中教育的发展。十年来,一批教学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占地315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临泉一中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173亩、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的高铁中学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临泉二中综合楼、实验中学艺体中心等。此外,临泉县为临化中学、新汇英学校、靖波高中等民办学校提供教育用地551亩,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临泉县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打造优质人力资源开发基地。2015年,投资4.4亿元、规划面积500亩、可容纳学生12000人的天坤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新校区开工建设。此后,学校大胆创新,探索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办学模式,2021年在校生达18181人。临泉县还出台了《职教培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将各级各类培训委托皖北经济技术学校,每年培训近万名技能型人才。

临泉县还扎实推进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建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占地35亩,建筑面积17208平方米。投资600多万元,完成32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设施设备配置工作。2021年,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9%。

师资:安得广厦慰平生

教育需要大批热爱教育岗位、甘守三尺讲台的教师队伍。临泉县从留住人、拴住心、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入手,着力为广大教师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教学、潜心耕耘、用心育人。

2015年,临泉县争取上级资金3700多万元,新建农村教师宿舍705套24675平方米。2015、2016年,县财政又投入14500万元,新建教师公租房1456套80080平方米。2017年,投入资金1900万元,用于改造农村教师居住点518套26000平方米,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在保障老师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基础上,临泉县还把提高教师待遇作为重头戏强力推进。认真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按照一般乡镇教师每月200元、260元、330元、410元,偏远乡镇每月290元、350元、420元、500元的标准,随工资打卡发放。实施乡村教师艰苦岗位生活补助,2016年月补助90元、140元、280元、500元,共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1235.6万元;2020年按A、B、C、D四类区域,每乡镇内学校划分三个等次,补助标准从50元至1000元不等,年发放补助2100万元。健全人才奖励机制,出台《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认定教育人才180人,年度奖励资金139.44万元;拨付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年度业务活动经费32万元。2015年起发放教师年度目标考核奖,年平均19000元。2022年投入600万元为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编教师进行健康筛查。不让老师过紧巴日子、让老师心情愉悦走进教室的目标基本实现。

临泉县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2016年补充教师554人、2017年补充教师1904人、2018年补充教师696人、2019年补充教师526人、2020年补充教师906人、2021年补充教师527人、2022年补充教师1389人。这些新补充教师主要向农村倾斜。临泉县注重发挥退休教师的积极性,在全县实施“夕阳红”支教计划,每年返聘优秀退休教师200名充实到基层学校,有效弥补了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目前全县在编教职工人数达到12604人。

把合适的老师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是临泉县加大师资配置的核心目标。该县先后出台了《临泉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交流轮岗实施意见》《临泉县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无校籍管理工作方案》,2017年交流中心校副校长、办公室主任、副主任32人,共有390名音、体、美、信等学科教师采用走教形式教学;开展送教下乡,组建“名师讲学团”。 2016年交流教师1278人, 2017年又着手解决一些夫妻长期分居、回原籍照顾家庭、涉军困难家庭等问题。此后,每年都通过不同途径解决教师实际问题,让教师队伍安心无忧。该县还在全市率先实施教师全员竞聘上岗试点工作,落聘人员交流到异地工作,进一步激发教育内部活力。

临泉县还不断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建设,先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巩固年、提高年、综合提升年等活动,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郑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2016年,全县组织参加“国培计划”和省、市、县级培训22722人次。2017年,共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后备管理干部500多人次,联合阜师院培训音体美兼职教师333人,自主培训班主任800名,培训教务主任100名。临泉县还积极探索本土教育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成立一批“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大规模教学研讨活动,教学水平普遍得到提升。

耕耘:育得桃李满庭芳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临泉县十年来一直坚持努力的方向。

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临泉县常态化开展“三生”教育、“开学第一课”“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主题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六一”寄语,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少年强则国强”的重要内涵,积极推进校长代思政课,大力培训思政课教师,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书本不唯书本,爱读书不读死书,临泉县全面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扎实开展大课间和体艺活动,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足球赛、篮球赛、传统体育运动会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快乐成长。同时,切实抓好学校功能室的建、管、用,让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践中得以提升、个性特长得以展示。全县建立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研讨会,把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及实验操作技能纳入教学质量监控范围,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是临泉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一环。各学校立足校情,大胆创新,精心提炼“三风一训”,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学校“一校一品”初现成效。 “红色”文化、“君子”文化、“善”文化等给孩子们心灵上注入传统文化的因子,夯实了孩子们“崇德向善”的心理基础。

临泉县还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建设了一批“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配备了电脑、电视、图书和活动器材,建设心理咨询室,建立留守儿童关爱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万名教师结对帮扶”活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辛勤付出换来累累硕果。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898所,在校学生350523人。其中幼儿园425所,在园幼儿64170人;小学391所,小学生157356人;初中69所,初中生76560人;普高8所,学生35877人;中职学校4所,学生16135人;特教学校1所,学生425人。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由2012年的36.78%提升至2021年的91.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48.96%提升至97%,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由55.37%提升至92.3%。

教育成果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临泉县教育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临泉县教育扶贫做法被省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安徽教育》作为典型经验推广,临泉县被省政府评为“2020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临泉县教育局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先进集体。

躬耕不缀勤劳作,育得桃李满庭芳。临泉县正乘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东风,不断培育、输出更多优秀人才,在国家建设、社会和谐、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方面破浪前行。(赵怀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