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岳西新闻
小小秸秆用处多 头陀镇如何变废为宝
来源:梁月升 刘会生 2022-09-20 17:05:47 责编:许梦源 夏朝阳 实习编辑 任朵朵


“以前,庄稼收割后,秸秆无法处理,只能当柴烧。现在不一样了,有专业的养殖场收购,加工成牛饲料,一捆能卖10元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岳西县头陀镇梓树村新开组村民曹安平说。如今,梓树村人已习惯掰完玉米后,把秸秆收割打捆放在路边,等着文龙家庭农场的车来收购。

这样的场景不仅发生在梓树村,也同样出现在头陀镇其它4个村。秸秆经过加工,成为当地种养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有机肥料、饲料、养猪发酵床垫料。“按今年的进度,从6月到年底,收购的秸秆量可达2千多吨。”西美村狮子河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头陀镇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和宣传引导,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逐步构建各具特色的秸秆利用产业链,实现生态环保与乡村振兴共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据了解,该镇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以“肥料化”“饲料化”为主导,“基料化”为补充,建立以专业合作社等为新型经营主体收集、企业加工利用、市场售卖的运作方式,探索适合头陀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通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曾被当作废弃物甚至污染物处理和焚烧的农作物秸秆,已经成为当地民生工程和农民增收的“新产业”。

头陀镇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企合作。省农业科学院指导的鸿志生态家庭农场《农作物秸秆发酵垫料生态养猪项目》、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院的《狮子河种养专业合作社茭白秸秆牛羊饲料利用项目》以及古岭家庭农场茶园绿色高质高效秸秆覆盖等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在该镇遍地开花。一个个农业循环利用模式深入人心,因地制宜推动落地,探索建立区域秸秆利用体系。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生态绿色农业发展。下一步,头陀镇将立足“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能力。(梁月升 刘会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