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响应人民群众对公安交管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就是当前做好公安交管工作的基石。近期,霍山县公安局交管大队以“网上警民议事厅”工作为契机,打造“多元化”交警队伍,创新勤务机制,践行“办公室在马路上、群众中、第一线”活动,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了一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2022年第三季度以来,大队141名民警、辅警、职工实行包路段,包点位,包社区,在开展各类勤务工作中,线下广泛征集社情民意,线上跟踪督办“市长热线”“市长信箱”“人民网” “网上警民议事厅微信群”留言建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工作模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炼“金点子”,全面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路面见警少、道路隐患多、交通违法多”三大难题。
“机关交警要上路”
“现在霍山城区路口都是交警在执勤,跟以前不一样了”,这是霍山县城区群众在茶余饭后经常讲的话题。
该县实际通车里程约为2701公里(国道138.8公里、省道283.1公里、县乡道路1082.2公里、村村通道路1151.7公里、高速公路45.5公里),一线路面交警只有65人,为将警力充实至一线,大队对当前高峰期勤务做出部署调整,以“精准、精细”工作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区路面见警率、管事率。重点管控路口、严管街……一路一策,并根据交通实际将勤务进行优化改进,突出上高峰、站高峰工作机制,提前上岗时间,由大队班子包路段,所有机关民警、辅警全部充实到一线,配合路面中队交警,采取固定值守与流动巡逻的工作方式,严格整治电动车、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涉牌涉证、逆行、非法加装遮阳伞、驾乘人员不系安全带、货车“闯禁”等交通违法行为。
特别是今年以来,在充分调研全县酒驾规律的基础上,大队结合辖区实际,推行了酒驾查处每天不断档的工作机制,不仅查私家车,摩托车更是查处重点车型。
在畈区、山区,由大队牵头,不断探索推进农村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交警中队与农村派出所的工作联动,积极谋划,将部分交通管理职能下沉到派出所,在霍山县 15个乡镇派出所设立了交通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民警、辅警,保障工作经费,并调配了服装和装备,开展了交通管理业务培训。各派出所承担辖区内交通违法行为查处、事故处置、道路隐患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等职责,实现了警力之间资源互补、警种之间的职能互联。此举,不仅解决了路面交警不足现象,同时,大力提升了路面秩序管控。真正将“警灯亮起来、警车巡起来、警力动起来”深耕厚植。
“隐患排查要主动”
为从源头上遏制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违法驾驶机动车,二季度以来,大队主要负责人带领车管所民警、联合治安大队、各辖区派出所,积极与乡镇党委报告,采取主动上门的工作模式,对居住在外地的精神病患者及监护人进行大走访、大宣传,各警种形成合力,经过不懈努力,于8月30日前对全县25名持有的驾驶证的精神病患者办理了驾驶证注销手续。
在道路安全隐患排查中,大队组织优势警力,由以往专人专组排查隐患,全面推行至全警排查。大队要求每名民警“巡逻时要排查隐患、事故预防时要排查隐患、恶劣天气时更要排查隐患”。今年以来,大队根据以往道路隐患排查治理经验,同时针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反复性、次生性、季节性等特点,实时对辖区道路进行经常性排查,及时发现,及时上报,为相关职能部门治理隐患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做到情况明、路况清,心中有数,防范有方,确保车辆通行安全。今年9月份,大队制定《霍山县公安局全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牵头组织召开全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会议,会上,全面分析研判辖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发动全县各派出所参与道路隐患排查,并就全县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责任划分、排查重点内容进行细化,根据责任分工实现分类分级管理,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整改清单,会后,各派出所联合交警中队,全面排查国省干线、县乡道、村村通、市政道路4类道路,突出急弯路段、长陡坡路段、线形组合不当路段、穿村过镇路段等11类重点隐患路段,并认真填报隐患排查治理统计表,详细的路段隐患图片、信息等形成附卷。
“交通宣传要全面”
“无论是路面交警还是机关交警,都是宣传交警”,以往,大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时由宣传股负责,但机关宣传民警只有二名,相对于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宣传还是显得捉襟见肘。随着“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以及文明城市创建电动车上牌行动的不断深化,大队深推宣传也是生产力的工作理念,发动全警参与交通宣传,只要交警上路,同步就开展交通安全宣传。与此同时,大队充分利用各种载体、途径,广泛宣传交警严管措施,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引导市民文明出行。大队自主编制的《你戴头盔了么》《一老一小交通安全》等动漫公益广告及各类专题报道,被主流媒体转载,不仅宣传了警营正能量,更提升了交警形象。(杨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