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怀宁县一家新开办的电竞馆老板小孙领到了民警当场签署核发的互联网上网经营场所安全审核意见书。小孙表示,多年前自己也开过网吧,办证需要来回奔波,往往耗时要一个多月。如今他只跑了一次派出所,民警就主动上门检查,同时完成所有事项的告知和办理程序。
“上门办证”只是怀宁县公安局行政许可科用心用情用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的一个缩影。“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结”让多次排队、多次往返的“公章跋涉、审批苦旅”时光一去不复返,越来越多的“最多跑一次”“就近办”“马上办”“网上办”惠及企业和群众。
精准对接服务企业 念好“细心”诀
“我听同事说你可以帮我们办理居住证?我是台湾人,可以办理吗?”“可以的,你把你的情况发给我,我来联系!”不到半小时,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便受理成功了这笔港澳台居民居住证业务。原来,前几天民警在走访包保企业得发纺织公司时,曾关心询问是否有外地员工需要办理居住证的情况,并留下了联系方式。得知这一情况后,员工刘先生通过警企微信群联系包保企业的民警,迅速办理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
怀宁县公安局以深化“警官联系包保”制度为抓手,通过“三级包保”,将包保责任落实到人,靶向服务;通过警企联络办公室、网上“警民议事厅”线上线下强化宣传沟通,通过“多警联动进企业”“综合查一次”等措施定期上门走访强化管理督导;以公安的“温度”助力企业发展的“加速度”,切实做实做细警企联系工作,10月份以来,怀宁县公安局通过“警官联系包保”制度对辖区项目、企业走访率达到100%,走访收集各类问题21件,解决率达到95%以上,为企业员工办理居住证38笔,港澳台居民居住证2笔。
解群众急难愁盼事 打好“共情”牌
近日,怀宁县公安局月山派出所和江镇派出所同时收到刘女士从香港快递过来的两面锦旗。原来刘女士到香港定居前注销了内地户口,但其2009年曾用内地的居民身份证在银行存了一笔钱,一直未使用。今年企业运转急需这笔周转金,因无法证明自己身份而取不出这笔钱,刘女士便求助派出所民警。民警通过县局的“办不成事”反映机制,联合出入境管理大队,在安庆市出入境管理科的配合下,查阅大量档案资料,终于在刘女士赴港前的户籍档案中查询到原始记录,解决了困扰她数月的取款“难题”。
怀宁县公安局认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从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在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车管所、边远派出所开辟7个线上线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人受理,限时办结,闭环管理。目前已在窗口受理企业群众反映的“办不成事项”11件,办结11件,办结率100%。“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善于和群众“共情”,努力化解群众“急难愁盼”,把“办不成”的事转变为“办得成”“办得好”的事。
智慧赋能优化窗口 下好“活力”棋
“态度好一点、说话甜一点、关怀多一点。”窗口辅警汪萌萌将这句话写在了工作日记的扉页上,也运用在工作中。她熟练受理群众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申请的网络办件,及时电话联系群众开展回访工作,三季度以来已受理办结网络办件792件,受理办结企业服务平台的企业网上留言5条,满意率均达100%。
政务服务中心怀宁县公安局窗口积极打造“传统人工受理服务端+互联网受理服务端+自助机服务端”服务窗口;通过“延时办”“假日办”“预约办”等具体举措,使企业群众可以在“7*24”小时全天候申请办理或预约办理居民身份证申领、临时身份证申领、机动车违法查询处理、出入境记录查询等几十种高频警务服务事项。7*24小时工作制的智慧化、全天候服务,破解“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
怀宁县公安局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工作,为方便群众网上申办业务,梳理完善清单事项190条。服务能力跃升也离不开平台监管,县局全面推动公安机关“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督促各警种切实落实监督管理主体责任,每月监管动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确保互联网+监管事项覆盖率达到了100%,推动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优质政务服务写下生动的注脚不仅是数字化智能化,还有一张张写满梦想希望的面孔。 窗口辅警张亮多年来坚持热情细致地做好各项服务,接待群众超过10万人次,办理临时身份证、证件5万余张,成为群众贴心“好大哥”。“党员示范岗”窗口的琚小菊带头创先争优,积极开展日常综合户籍业务线上、线下办理,做到“0差错”“0投诉”。
开展“周末不打烊”政务服务、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用审批服务“加速度”提升群众满意度……怀宁县政务服务中心把大事落实落细,把难事干成干好,用心用情用力认真书写勤勉答卷,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怀宁县公安局行政许可科表示,将继续踔厉奋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安徽公安机关为民为企为项目20条措施,将便民利企措施走深走实,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方便群众办事创业。(朱丽 汪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