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义安区法院“加减乘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来源:方孝红 2022-11-16 16:08:49 责编:聂静洁

今年以来,铜陵市义安区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落实省、市“一改两为”会议精神,进一步找准法院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发力点,立足“加减乘除”法,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凝聚各庭室的合力。树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学习相关文件,研究营商环境考核指标要求,各庭室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为企优环境。

二是凝聚“法院+政府”的共识。积极发挥府院联动破产工作协调机制,采取调研、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就审理破产案件中涉及的破产财产处置问题,与政府、破产管理人等进行沟通会商,并达成初步共识,为妥善处置破产财产提供具体指引。今年已借助破产审判府院联动机制,审结了一起积案已久的破产清算案件。

三是灵活叠加法律框架内的解纷方式。在保证当事人诉权的前提下,推行“诉前保全/鉴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切实提高诉前调解实际工作水平。前三季度,义安区法院民商事诉前调解案件数占一审民商事立案数比重120.84%,诉前调解成功率92.59%。

一是科学缩短破产案件办理周期。通过深化破产案件繁简分流,对于符合事实清楚、债权债务关系明确等一定条件的破产案件适用简化审理程序,压缩案件办理周期。利用网络债权人会议、网络司法拍卖等信息化手段提高财产处置效率等方式,切实降低破产成本,助推破产案件从快从优审理。三季度破产案件结案率96.15%。

二是减少涉案企业的涉诉时间。为企业提供跨域立案、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等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的诉讼服务。各个阶段节点均有“绿色通道”,涉企案件实现了“快立、快送、快审、快执”,确保涉企诉讼高效办理、高效流转。

注重举措的“倍增”效果。一是发出司法建议书。法官在审理涉企案件时,发现企业管理上的漏洞,及时发出司法建议书,促进企业高效发展。今年在审理涉及企业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中发现某建筑安装公司所承包的建设工程项目部存在授权不明的现象以及项目部印章、技术资料专用章使用不规范存在的风险,针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司法建议。

二是巡回法庭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精心挑选涉企案件巡回审理,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倍增”效果。如在某工业园内开庭审理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该案的原、被告均为民营企业,因被告未依约支付租金引起纠纷,承办法官考虑既要让企业正常经营运行,又要解决双方矛盾,遂于今年6月23日采取巡回法庭审理方式走进企业进行开庭审理。

三是高效办理知识产权案件。自今年5月1日起,义安区法院作为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试点法院,及时成立了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团队。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三季度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周期23.38天,结案率100%。

将案件视作“被除数”,办案人员视为“除数”,考核指标为“商”。力争在案件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提高“除数”的工作效率,将“商”的质效保持在良性区间。

一是专门制定破产审判单独绩效考核机制。义安区法院根据强制清算与破产案件的审理特点,结合法院实际,制定了《关于强制清算与破产案件绩效考核办法》,对强制清算与破产案件进行单独绩效考核,充分调动破产审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开展专项行动。开展了“江淮风暴”执行攻坚优化营商环境之夏季行动,对拖欠企业债务、涉民生(涉农民工工资)、涉疫情防控等6类重点案件实行重点攻坚。组织了5场次大型的集中执行,院长一线指挥,邀请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见证执行,重点案件预定目标值全部达到,相关新闻在省级媒体刊发(播出)。营商环境考核指标中的执行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三季度为26.74天,较之以前缩短。(方孝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