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粮大户徐淙祥因这个会在省政协发言
来源:江淮时报 2022-11-25 18:16:23 责编:何小龙 朱媛

近日,太和县种粮大户徐淙祥来到了省政协,并作《牢记嘱托多种粮 带领乡亲种好粮》的发言,引起了大家关注。

11月24日,省政协召开“实施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行动”月度专题协商会。 会议共收到发言材料66篇,徐淙祥,政协委员和有关方面代表傅松玲、吴国平、陈冬梅、汪建中、黄珍、周乐作了口头发言。

会上发言时,徐淙祥回忆说:2011年4月8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来到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园,了解小麦生长情况,当听到我们种植的优质小麦高产田块平均亩产超700公斤时,鼓励我“继续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为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十多年来,徐淙祥配合省、市、县农业科技部门,主持和参加选育的大豆、小麦、玉米新品种,及其配套的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审定后,在全省和黄淮地区推广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夏收,徐淙祥承包的1230亩现代农业示范田里,由于选用优良品种,实行全程机械化科学种植管理,小麦单产、总产以及品质大幅度提高。小麦新品种“阜航麦1号”亩产达811.29公斤,“皖垦麦22”亩产818.52公斤。

望着沉甸甸的麦穗,徐淙祥总能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6月1日开镰收割时,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封信,汇报了丰收的喜悦,从事粮食生产、帮助群众脱贫等情况和体会,表达了继续做好农业研发推广工作,带动更多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决心。高兴的是,6月27日,就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

徐淙祥在发言中说:总书记操劳国家大事,那么忙还给我回信,我打心里感到当农民、种粮食很光荣、有奔头。总书记的信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心里都热乎乎的。不管平日里有多累,一想到总书记的嘱托,浑身都是使不完的劲!

夏季,徐淙祥种植的千亩优质大豆示范田和20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展示田,遇到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但徐淙祥心里有底气、有干劲,通过坚持科学种植,良种良法,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幅度增产,大豆平均亩产超200公斤,玉米亩产526.5公斤。

9月14日,徐淙祥作为安徽省代表,参加了在山东省举办的“全国农匠知识技能大比拼擂台赛”,荣获第一名,展示了我省科学种田的实力。

“有人说,货币是黄金,石油是黑金,粮食是白金。肩负着总书记粮食安全的嘱托,我有动力,也感到压力。”徐淙祥在当天的发言中提出三条建议:经费再多一点、用地再大一点、科技再强一点。

徐淙祥表示:作为种粮大户,我们必须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要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嘱托,引领带动广大农户多种粮、种好粮,增加优质粮食供给,推进粮食综合利用,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安徽力量!

“实施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行动”月度专题协商活动由省政府副省长张曙光和省政协副主席孙云飞牵头负责。为筹办好这次活动和会议,省政协主席唐良智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提出重要意见和明确要求。省农业农村厅、九三学社省委会、省林业局、省供销社等10余家承办和协办部门,坚持同频共振、通力协作。前期邀请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100多人次,参加分组和联动调研;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联动、虚实联动等形式,前往淮北市、宿州市萧县、淮南市凤台县实地调研,组织四个专题组赴各地小分队联动调研,与滁州市、安庆市、六安市金寨县、马鞍山市当涂县开展联动调研,同山东、四川省进行书面联动,形成省内、省外和联动调研报告10篇。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绿色食品产业纳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多措并举,倾力打造,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呈现“总值超万亿、重点有突破、增长显后劲”的良好态势。在当天的月度专题协商会上,唐良智指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委员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此次月度协商会基础上,聚焦“三农”改革,围绕擦亮品牌、壮大产业、优化结构等方面持续协商建言,助推绿色食品产业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发展内涵。大家建议,要加大组织领导,建立省领导分产业领衔制度,加大工作专班建设力度;要补齐加工业短板,深入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农产品加工产值超百亿的大企业和加工园区;要着力品牌打造,强化品牌宣传,让“皖”字号品牌在全国叫得响、叫得开;要提升社会化服务,推广“大托管”服务模式,大力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悦  侯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