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住宅电梯损坏,该如何更换?
如何让优质家政请得到、用得起、放心用?
微型小区该如何管理?
……
合肥市政协全力打造的“社区协商议事厅”“线上协商议事厅”“政协委员工作室”等“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平台,帮助协商解决了一大批社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11月25日,“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暨“政协江淮行”合肥站采访团,来到合肥市瑶海区胜利路街道红旗社区、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和市老年开放大学,采访市政协协商参与基层治理情况,许多故事令人感动,许多做法和成效令人耳目一新。
“板凳会”上议“停车”
胜利路街道红旗社区合铁家园,由政协委员、社区主任、物业主管和居民代表参加的“协商解决合铁家园车辆停车秩序混乱方案”的协商议事会正在这里举行。
合铁家园是老小区,“停车难”一直困扰居民。如遇节假日亲戚走访增多,矛盾更为突出。小区内停车混乱,影响居住环境,而引发车主与车主、车主与物业之间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对外来车辆超出时间收费的调节措施也难以执行。居民、物业多次协商,终究无果。这次,“同心”委员工作室收到群众反映后,立即对小区停车现状进行了现场了解,并搜集群众意见和诉求。在此基础上召开了上述协商议事会。
“地下机械式车库要通过改造用起来。”
“规定外来车辆免费停放时间要合理。”
“要规范停车提高空间利用率。”
……
议事会上,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建议,谋求共识。
近年来,“同心”委员工作室以“小巷管家”、“板凳会议”等形式,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圆梦“微心愿”,开展政策宣传,提供相关咨询服务。他们充分发动辖区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等,以及有一定声望的退休老同志,组成一支“小巷管家”队伍,协助开展巡查走访,遇到涉及居民之间矛盾或者居民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由他们牵头召集各方共同开展民主协商,解决问题。“板凳会议”协商议事,是依托社区网格员在自己的网格内开展工作时,居民提出的困难问题或者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通过“板凳会议”形式,大家围坐在一起,共同开展民主协商,以求解决问题。
“同心”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辖区群众积极主动反映各类问题困惑,寻求帮助,意愿十分强烈,辖区范围内召开“小巷管家”“板凳会议”“社区协商议事厅”协商议事共计53余次,目前共收集反映各类问题16件,在委员们的协调下已基本解决。像合铁家园业主希望自己子女回小区探视父母,能解决临时停车问题,以及窑湾村小区居民需要健身、纳凉场地问题,戴安桥巷没有路灯居民夜里出行不方便等问题都顺利协调解决。
在“阳光家园”沐浴“阳光庇护”
记者来到位于方兴社区瑞园睦邻生活馆的“阳光家园”残疾人庇护工场,一群身患残疾的工人正在进行手工制作。台子上堆满了他们做好的包装纸袋。而旁边的橱窗内陈列着他们的各式各样的手工艺作品,各具形神,颇显神奇。
而在他们的隔壁,社区协商议事厅正在召开“阳光家园”项目工作年度会商会,研究商讨明年的助残活动。
方兴社区“阳光家园”助残委员工作室是省政协机关党委与方兴社区党委结对共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是“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重要平台,省、市、区政协有关委员共同进驻,由区政协、区工商联和区残联牵头组建、方兴社区政协工作联络组具体负责。2021年11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依托“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开展残疾人托养康复、文化体育、科普教育、社会福利等活动,致力于为满足方兴社区及周边地区残疾人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创造条件提供帮助。
成立以来,他们积极探索建立“阳光家园”残疾人庇护工场常态化运营管理机制,为1至4级智力、精神残疾人员提供就业训练和合适的简单加工劳动,提供集辅助型就业、托养服务、康复服务、学习培训、文化体育、志愿者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指导。采取日托式管理(法定节假日除外),每三个月与入园学员及监护人签订一次安全管理协议,为学员每天提供30元基本补助、免费午餐,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社区与合肥市庐阳区同行身心障碍者发展中心签订微公益项目,定期对残疾人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39岁的赵女士是肢体二级残疾,一户4口3人残疾。目前该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夫妻二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子女享受残疾人家庭及残疾人学生教育补贴,赵女士是庇护工场学员。性格乐观向上,积极配合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协助做好“阳光家园”环境卫生工作,她对这里的一切都十分满意。
“老有所学”上哪学
“老有所学”上哪学?是令很多老年人困惑的问题。
下午3点30分,市政协“有事好商量”线上协商议事厅开始直播,探讨如何解决老年人上学难的问题。这也是“线上协商议事厅”的第23场直播。此前围绕小区停车难、房屋维修资金使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防治、放心家政等问题开展了“线上协商议事厅”协商直播活动,吸引30余万名群众在线参与讨论。
随着人口深度老龄化,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日趋旺盛。根据估算数字,合肥市老年学校学习人数,2022年将新增3万人,2023年将新增10万人。面对汹涌而来的大量老年学员,老年教育供给能力却明显不足,出现老年教育报名难的现象。合肥市正在推进十大暖民心工程之一的“老有所学”,解决教学场地、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等问题。
目前合肥市老年教育需求情况,提供了哪些场地(类型和数量),在增加教学场地方面有什么规划、措施……面对网友诸多疑问,市教育局职成处处长陈峰一一介绍。
市老年开放大学目前有哪些教学场地和教学点,在扩大招生能力方面有什么规划?市老年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处处长姜平分别作答。
亳州路街道现有哪些老年人教育场所,如何解决老年人学习场所不足的问题?亳州路街道党委副书记张黔谈了自己的想法。
“针对目前“老有所学”中出现的教学场地、师资力量和教学内容等问题,我们逐一进行协商,希望能找到比较妥善的解决方法。”主持协商活动的市政协委员王勤建议,在发挥现有教学的作用下,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鼓励能者为师,吸引志愿者参与,充分开拓社区 “广场小舞台”“公园小戏台”等活动场所,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办学。让“15分钟学习圈”更合适更方便。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毛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