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铜陵市创新实施“六苗工作法”,持续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全力开创新时代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新局面。
浓厚家庭氛围“墩苗”
教育引导润家风。出台《铜陵市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年)》,增强全社会家庭教育意识。常态化开展家庭文明创建,评选最美家庭50户。拓展活动载体,成立市家庭教育协会、开设“童言铜语”家教课堂,全面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大教育格局。化解矛盾促家和。深入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对1860户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家庭建立台账,开展走访慰问,解决妇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34件。持续规范家庭暴力警情处置,公安机关出具家庭暴力告诫书73份。畅通妇女儿童维权热线,拓展12338心理健康服务功能,用好12355全国“青少年维权岗”,长期跟踪未成年人心理疏导个案13例,成功规劝1名涉赌少年投案自首。安全自护重家教。高标准打造反邪教、禁毒、人民防空、法治教育“一站式”综合实践基地,巩固深化“铜娃学法”品牌,举办暑期法治夏令营活动,帮助未成年人增强自护意识和能力。创新宣传手段,原创设计的动漫微电影《悟空新征程之校园体验记》荣获全国检察机关精品网课二等奖。
优化校园环境“育苗”
严把校门关口。坚持人防+技防,着力构建集预防、预警、应急“三位一体”的校园平安网体系。创新设立“校警家+社会力量”护学岗,全市264所城镇中小学、幼儿园“护学岗”实现全覆盖,日均巡逻警力1100人次,投放巡逻警车450台次。整合校园“前哨”视频监控资源,全市校园出入口视频已全部接入公安网。健全校内机制。落实侵害未成年人强制报告制度,获取强制报告线索4件,立案侦查性侵害案件2件。做好教职员工入职无犯罪记录查询工作,查出有违法犯罪前科劣迹人员2人。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每年开展1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筛查,推动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开展关爱帮扶工作。整治校外环境。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食品、玩具用具、大型游乐设施等安全监管,督促校园周边200米内的经营户不得销售烟酒,并在经营场所显眼位置设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的标志。针对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下达监督检查意见书5份。
凝聚社会合力“管苗”
管好特定场所。聚焦书店、报刊摊点、网吧等经营场所,开展文化市场“护苗”专项行动,查缴宣扬自杀、诱导教唆犯罪、渲染血腥暴力等内容的文化产品,累计下架不良出版物近千本,收缴罚款5.7万元。大力推进旅馆接待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规定,处罚违规旅馆2家。帮好重点对象。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牵手”行动,组织市县乡三级党员干部与265名低收入家庭农村留守儿童“一对一”牵手,累计走访50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27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防溺水包保制度,将全市71名散居孤儿、321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153名农村留守儿童、6175名困境儿童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杜绝无人监护现象。用好各方力量。实施“铜草花开·护童成长”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新“社会+村居+机构”儿童支持模式,推动“带爱回家”“阳光少年”“自闭症关爱”、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为重点青少年提供关爱帮扶。去年以来,开展公益讲座34期、未成年人关爱活动48场,参与活动1600余人次。
净化网络空间“壮苗”
提升网络素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线上举办“好网民培育工程”、开设“中国(铜陵)好网民”专题,线下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强化舆情管控。开展“饭圈”乱象、“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屏领域乱象”等专项整治,关闭网站、微信公众号3个。做好每日舆情监测,积极妥善处置涉未成年人敏感舆情。加大监管力度。紧盯短视频、网络游戏、直播平台、电商平台、儿童智能设备等重点网络平台,加强日常监管,集中整治侵犯隐私、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违法违规乱象,清理有害信息310条,处置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10条。加强网吧监管,对网吧按时检查,督促15家网吧接入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提升政府服务“扶苗”
多方联动,夯实组织领导。制定《全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将18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平安建设考核,同步完善信息报送、简报宣传、科级联络员等工作制度,确保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动态排查,掌握风险隐患。坚持党委领导、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乡镇(社区)为基本作战单元、县(区)为主战区,落实人员信息保密原则,分级分类摸排重点青少年基本信息,共摸排各类重点未成年人2988人。分类施策,强化兜底保障。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热线与政务服务12345热线并轨,充分发挥未保中心平台作用,临时收纳救助困难未成年人,由市福利中心提供精心照护代养服务。保障孤儿基本生活权益,为402人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450余万元。实施孤儿、事实无人扶养儿童和困境儿童三类对象助学,为102人发放助学资金70余万元。
强化司法保障“正苗”
案前预防。坚持专项化社会预防,开展“检爱同行 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行动,围绕落实“一号检察建议”、完善校园预防性侵害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检查,提出整改意见60余条,发出检察建议25份。随案帮教。建立青少年(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10个、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中心(站)51个,实现城乡全覆盖。开通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绿色通道”,建立“一站式”救助取证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咨询等救助服务。案后重塑。坚持“区别对待、教育为主、特殊保护”原则,实施“一人一专班”,为全市7名在矫未成年对象配备矫正小组,开展心理测评辅导,建立“一人一档”。探索“检察+教育+学校”协作机制,今年以来,开展跟踪帮教27次、亲职教育28次,帮助2名涉罪未成年人考上大学、回归社会。(朱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