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县板桥镇下辖15个村民委员会和3个农村社区,总人口6.5万人。近年来,板桥镇立足实际,依托区位优势,推动产业升级,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依托区位优势,小项目激发大活力
水平村、中心村、桥西村等依托毗邻凤宁产业园、位处高速公路沿线的区位优势,以千亿硅谷智汇大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快与企业合作步伐,采取为企业提供产品、服务、资金等不同方式建立合作关系,为企业解决难题的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今年初,村创发公司出资25万元,在村口小广场处建设LED电子屏1面,同时为3家园区企业提供广告宣传服务,为集体经济增收8万元/年。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村内高速沿线规划2处户外大型广告牌,每个广告牌预计收益3万元/年。”水平村党总支书记许锐介绍。
近年来,板桥镇岗子社区、桥西村采取资金入股企业获得收益分红的方式,有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晏公新村、中心村、古城村、二铺社区则分别采取劳务输出、农产品订单化生产等方式与企业合作,集体经济发展明显增快。
盘活土地资源,废弃地变身“聚宝盆”
板桥镇南部地区以农业发展为主,但土地资源无法充分利用。近几年,板桥镇以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废弃地复垦等方式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效益。
板桥镇头铺村得益于该村雷家湖低产田改造项目,2022年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大关。“我们村雷家湖低产田改造项目于2019年初启动,采取“流转-改造-再流转”模式,投入资金350万元,将近千亩低产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改造后再次流转给养殖大户,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源,实施当年即为村集体创收35万元。”头铺村党总支书记雷明启说道。
2022年,板桥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内大力推进土地整治项目,截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6000余亩,在建高标准农田3000余亩,完成时序进度超70%。建设过程中,各村均积极动员群众对土地进行流转、托管,鼓励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发展,通过规模化种植不断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为集体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激发群众动力,“留守帮”转为“奋斗者”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如今的乡村也可为当地群众提供越来越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每年都会有大量返乡青年选择在当地创业就业,扎根家乡为家乡发展献出一份力。
今年3月,淮东村返乡创业青年鲁壮利用村委会旁边的废弃小学地块,与村委会合作新建了一家电子配件加工厂,目前,该工厂即将投产。据了解,淮东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与该企业进行合作经营,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固定分红2万元,为该村村民提供不少于30个就业岗位。“我们家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不能外出打工,现在能在家门口工作补贴家用,也算是‘打工人’了。”村民鲁国红已与该厂签订了务工合同,盘算起即将开始的工作,他脸上洋溢着喜悦。
与此同时,在板桥镇已出列村罗刘村、余湾村的种植基地内,整齐的蔬菜大棚中,采摘莴笋辣椒等蔬菜的农民们一边摘着蔬菜一边哼着小曲,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这些农民都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让自己家庭脱离了贫困,朝着更美好的生活奔去。(马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