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融合谱写武举村蝶变华章
来源:马子中 2023-01-04 15:25:51 责编:聂静洁

“吃得饱、住的宽敞,穿得暖,有困难,党来办,家里老旧电线都换完,活在新时代,幸福生活笑开颜”涡阳县义门镇武举村村民韩保才自编自唱的段子哼唱不停。

武举村位于义门镇东侧,距县城18公里,是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下辖14个自然庄,人口826户4520人。

八年来,武举村送走了扶贫工作队,迎来了乡村振兴工作队,两任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始终坚持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工作思路,打赢了脱贫攻坚硬仗,推进乡村振兴靠前一步发展,走出一条村“两委”班子造血功能强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治理之路,武举村顺利蝶变。

政治引领 建强战斗堡垒

“党员就要带头上前线,禁燃禁放是大事,我们要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抓紧给我拿个红袖章。”“你这么大年纪,怕你冻着,所以没敢安排你参加禁燃禁放宣传,别生气哦!你是咱的老党员、老模范,现在就给你拿袖章,注意穿厚点。”武举村71岁的老党员李民‘质问’村党总支书记李辉时的一段对话彰显满满党性。

驻村工作队带领村党组织一班人始终坚持将党的领导落实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治理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中,坚持以政治引领,狠抓党建制度落实,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建立纵向到底的领导体系,建立覆盖全域的网格体系,以邻长制创建为抓手,细化邻长职责,推进邻长担任政策法规宣传员、基础信息采集员、社情民意联络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民生事项代办员、特殊人群管护员,形成“组织联系网格员、网格员联系群众”的工作方式,让片长、组长、邻长在走访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对群众诉求无缝对接。

自治强基 团结村民共进

建立完善“一约四会”机制,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培育农村新风尚,抓好“爱心超市”管理,以获取积分奖励制度每季度兑换牙刷、肥皂等生活用品;在项目协调、产业调整、集体经济收入分配、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及村民会议在村发展中的自治作用。

“以前有些村民总感觉事不关己,我们村书记李辉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执行,村大小事务都向村民公开,大家都意识到了只有人人出力,村才能建得更美好、更和谐。”老党员韩成伟感慨道。

法治护航 赋能定纷止争

法治作为乡村治理的基础,武举村依托法治大讲堂,积极开展“八五”普法,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建立有综治中心,并调整充实人民调解委员会;硬件上,建设法治书屋,并配套公共法律服务室;人员上,按照“一村一法律顾问”的要求聘任律师,已培养以片组邻长和老党员为主要对象的法律明白人27人。

积极推行“枫桥经验”,大小矛盾都按照邻—组—片—调解委员会四步走,推动“小事不出邻组,大事不出村”,2022年,依法依规调解矛盾纠纷29件,成功调解29件,化解多年信访积案1件。

德治教化 引领乡风文明

“爱心超市”是市医院捐赠在村部开办的,不实行现金交易,主要是用于评选好人好事、引领乡风文明,通过兑换生活用品,引导群众向善尚美,兑出和谐、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兑出群众精气神,兑出百姓真善美。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评选“好儿媳、好婆婆”16人,“五好文明家庭”20户,“人居环境优秀家庭”20户,“移风易俗先进个人”10人,激发群众移风易俗的积极性。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得到了遏制。将弘扬家庭美德与良好家风结合起来,对勤劳致富、关心集体、孝敬父母、诚信守法等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弘扬。

智治支撑 群众幸福满满

“现在很方便,到村里就可以办理老年卡,我的上个月办的,昨天就给我寄过来了”通过村级网上办事的群众感慨道。

建立邻组片微信群,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和水平,运用“我家亳州”网上办事大厅,让基层群众在村里就能办事、办成事。2022年,通过网络代办农村合作医疗收缴、养老保险缴纳、残疾证申报等事项6400余人次。

探索政治、德治、法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新路子,武举村乡村治理新格局及治理成效已初步显现。村容村貌从“脏乱差”到“绿净美”,群众从“靠墙站”到“比着干”,“五治”融合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能,实现了武举村蝶变。(马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