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刚开局,芜湖市湾沚区湾沚镇党委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从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党建品牌创新、为民服务举措”三个方面出发,夯实基础、重心延伸、疏淤解难,努力蹚出一条“三种效应”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深化干部队伍建设,“选育管用”并重发挥“鲶鱼效应”。拓宽渠道“选”,深化“三个一线”,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组织选派等方式,将镇干部派到信访、征收、招商一线实践锻炼,打造干部“蓄水池”。丰富形式“育”,落实“头雁提升”工程,组织村书记赴江浙沪等先发地区学习交流,取“真经”,谋“发展”。将新招聘的村(社区)后备干部安排到信访维稳、乡村振兴、征收一线学习锻炼,为基层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加大力度“管”,制定《湾沚镇村(社区)后备干部试用期考核办法》,通过个人自评、民主测评、考核谈话等方式,以后备干部在试用期内的现实表现、履职情况、群众基础等表现作为考核依据,规范村(社区)后备干部管理。多措并举“用”,实施年轻干部培养“青葵行动”,让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经受历练,努力把年轻干部培养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今年以来,4名镇干部报名“三个一线”,16名年轻干部主动参加“青葵行动”,先后组织村书记3次赴江浙沪等先发地区学习交流,将新招聘的16名村(社区)后备干部安排到一线实践锻炼,为基层治理提供了充足的干部储备和人才保证。
深化党建品牌创新,组织发力凸显“头雁效应”。以“党建引领、试点先行、同步发动、持续发展”为工作思路,鼓励每个社区至少孵化一个社联会,通过“大党建”带动社会组织“微服务”,找准基层党建与社会组织发展“共振区”。扎实推进以“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为主旨的“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具体体现,探索“政治强核心、服务暖民心、党建聚人心”的基层党建新模式。以“凝心聚力、多网共治”网格化管理模式为载体,将全镇11个社区划分为122个网格,114个网格党支部,每个网格均配备不少于20名的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及时收集“微心愿”、听取群众意见、化解邻里矛盾、宣传各类民生政策等,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朝网格走、网格工作往实做。按照“一村(社区)一品”的原则,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广泛、注重实效、便于推广”的党建品牌。成立“物管e家”、打造“e家公社”、开展“红帆领航·与你益起”微公益创投项目等党建品牌项目。截至目前,11个社区已成功孵化14个社会组织,争创5个“两应”基层党组织,在网格党支部内开展劝阻秸秆禁烧、宣传夏季防溺水、处理矛盾纠纷等各类志愿活动1680余起,基层治理精准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服务成效进一步凸显。
深化为民服务举措,践行群众路线用好“蝴蝶效应”。将“身心工程”作为群众工作的切入点,组织镇村干部入户走访,切实改进作风。开展“广场问政”系列活动,鼓励镇村干部与群众面对面谈心、零距离交流。以“广场微问政”活动为抓手,作为锤炼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主阵地,通过“几张板凳,两个话筒”的简单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深入群众、主动服务群众。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建立11个在职党员进社区微信群,每周发布“微心愿”活动,助力小区管理等各项工作。建立党建共建委员会,11个社区与81个驻镇单位、企业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着力构建社区大党建格局。选取全镇20个小区作为试点,设立“爱湾沚先锋驿站”,实现民情收集、服务代办、应急处理等功能。目前,“身心工程”入户走访群众68700余人次,“广场问政”活动中共收集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问题260条,已解决170个。开展20场“广场微问政”,收集制定整改事项140项,整改完成86项。开展党建共建活动560余次,在职党员主动认领辖区巡查、政策宣传、核酸采样、门岗值守等“微心愿”活动870余次,更好地发挥了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赖维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