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各种传统美食也竞相亮相街头。在众多传统食材中,粉丝备受青睐。阖家团圆的餐桌上,煮一个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加入晶莹剔透的粉丝,吃上一口,温暖身心。
1月6日,走进郎溪县新河村的郎溪县天子粉丝厂,只见偌大的院子里摆满竹竿,竹竿上挂满了雪白的粉丝,厂长杨大琴穿着工作服,推着满满一架子粉丝从厂里走出来,送入冻库进行冷冻。一旁的郎溪供电公司客户经理正忙着巡视消缺粉丝厂用电线路及设备,为粉丝厂用电保驾护航。
杨大琴是村里的能人,今年快60岁的她是安徽省劳动模范,也是宣城市“手工红薯粉条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1995年她开办粉丝加工厂,至今有27年,生产的“天子”牌粉皮、粉丝商标早在2014年就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公司是宣城市农业龙头企业,粉丝畅销长三角。
“以前粉丝制作用煤炭加工,温度不稳定,产量上不去。”杨大琴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着传统美食与现代机械完美结合的发展之路。杨大琴引进粉丝机,实现粉丝加热电气化,温度控制精准,省时省力。“目前,粉丝加工进入生产旺季,用电量较大,有了你们优质的用电服务,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杨大琴看着上门服务的公司电力员工,喜笑颜开。
说话间,郎溪供电公司客户经理正对粉丝厂的供电线路、漏电保护器、刀闸、插座等用电设施进行逐一检查,仔细查看粉丝加工设备,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协助客户消缺整改。同时,结合粉丝厂生产状况、用电负荷及需求等,为其量身定制合理化的用电方案,为客户讲解安全用电知识,确保粉丝加工用电无忧。
为更好服务乡村振兴,2016年,郎溪供电公司对天子粉丝厂所在的石曹1号台区进行改造,增容配变350千伏安,新建改造线路13.7千米,改造低压线路4.7千米,为粉丝厂架设400伏专用线路350米,通过农网升级改造,大大改善了天子粉丝长及周边农户生产生活用电质量,为粉丝厂增产增收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在一根根非遗粉丝的传承中,杨大琴坚持匠心制作。有了可靠的电力支持,天子粉丝厂年产粉丝600吨,产值300万元左右,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村里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每年生产旺季可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乌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