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绩溪县华阳镇党委贯彻落实市、县《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实施办法(试行)》,扎实推进党建+“三治”乡村治理模式,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开启了新时代乡村治理新篇章。
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力。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乡村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换届标准、严守换届纪律、严把换届程序,选优配强领导班子。落实党建指导员制度,坚持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加强政治引领、政策教育和思想教育。深化“党建+”行动,突出抓好党员精细化管理,组织党员学理论学政策,定期推进“党员活动日”,把文明创建、治安防范、疫情防控等日常工作融入党员活动日,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作用。
坚持自治为基,实现乡村治理有根。不断加强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完善“一约四会”制度。从明理守法、生态优良、村风民俗、民主参与等方面,持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健全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职责,并在郎家溪、高迁、溪马村“三治广场”公布,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执行和监督。拓展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村级公共事务渠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强化村务监督,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和监督作用。制定《华阳镇村(社区)妇联婚姻家庭纠纷排查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建立网格化服务管理与婚姻家庭纠纷等信息排查工作衔接机制,接待妇女群众来信来访3次,积极主动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强化访调对接,依托镇、村(社区)综治中心,充分发挥专职人民调解员和村(社区)级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推进乡村矛盾纠纷、信访积案、治安问题的依法有效化解。开展群防群治、平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群众在自治组织内发挥作用。
坚持法治为本,实现乡村治理有序。落实镇党委、村(社区)“两委”班子干部季度学法制度,实施“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制定《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落实专人负责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辟法治教育宣传栏,推进法治广场、法治书屋等宣传阵地建设。以机关集中学法月、综治宣传月、宪法日等为契机,宣传讲解法律法规。定期邀请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干部上法治课。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以网格员、法治副书记、社区民警、志愿者为法治宣传主体,全面推进法治宣传进村、进组、进家庭。每周五在镇综治办实施法律服务工作者坐班制度,共解答群众法律援助咨询16件,组织村级法律援助联络员业务培训2次。努力抓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根据个人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以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重不脱不漏。深化“零发案村”“平安村”创建,持续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家庭创建活动,持续提升法治乡村建设整体水平。
坚持德治为先,实现乡村治理有魂。巩固完善文化阵地建设,有效整合资源,建成村三治广场、文化大礼堂,修缮村文化健身广场,保障“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扎实推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健全理论政策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健康体育五大平台,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开展“十星清洁户”暨“最美庭院”示范片创建工作。2022年,新增十星清洁户75户,“最美庭院”75户,最美小区6个,最美村庄2个;评选表彰县级最美家庭5户、“好婆婆”1人、“好媳妇”1人;评选表彰市级最美家庭2户、最美婆婆1人。以“华阳好人”为依托,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连续八年开展 “华阳好人”评选活动,2022年共评选华阳好人27名, 张贴好人榜、打造“华阳好人”大道,积极宣传好人事迹。按照好人推报要求,推荐程小萍等三人为“宣城好人”,汪卫寰等三人为绩溪好人。创办“郎家溪”村刊、每季一刊,反映工作动态、弘扬乡村文化、推动实践养成。挖掘整理家风家训,统一制作成“家训牌”悬挂于村新风堂内对外展示,让好家风好家训“晒”出来。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小手拉大手传承好家风”、“好家风伴我成长”等实践活动,开展“家风家训”书法比赛和“家风家训”专题讲座,让学生和家长共同感悟经典、品读家训、传承家风。发挥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宣传展示,倡导婚丧新办简半、喜事不办或小办,“恶俗”陋习禁办。
华阳镇表示,将不断加大风险隐患排查。落实“党建+信访”,进一步健全网格化,以21个领域风险排查为重点,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动态掌握各类涉访信息。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健全对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闲散人员及辍学青少年排查管控机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与公安、卫生部门的对接,落实精神障碍患者危险等级评估工作。从群防群治的角度出发。做到“技防与人防结合,打未与防范并举”,完善事前干预机制,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以务实创新的态度,为全镇的长治久安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提供坚毅有力的保证,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