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蒙城县举办法治教育园成立十周年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讲团成立活动。活动总结法治教育园十年来的发展情况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经验做法,并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宣讲团授旗、颁发法治教员证书。
十年来,蒙城县立足基层工作实际,将校园安全作为未成年检察工作的关键环节,确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四个一”工作目标,即建设一个园地、锻炼一支队伍、覆盖一定范围,实现辖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和犯罪率一升一降,积极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检察责任。2021年11月,蒙城县被最高人民检察院、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地区之一,构建了蒙城未检“七彩观护”社会支持体系。
建设一个园地: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采取检校联合的方式,由县检察院派遣法律专业教员、购置教学设备,学校负责提供场地、组织学生,充分整合检校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锻炼一支队伍:宣讲团成员有法学业务专家、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又有富有朝气容易与中学生交流的年轻干警,“传帮带”的方式为团队不断注入新的力量。通过“一请、二练、三交流”形式开展培训锻炼,高频次讲课、总结、提炼,实现宣讲团成员整体素质明显提升。讲师队伍已由最初仅由检察官参与,扩大到包括公安干警、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在内的法治教员。
覆盖一定范围:在学校正常上课期间,坚持每月给学生上法治课。目前,已实现将法治教育课程纳入蒙城一中课程表,十年来已累计授课400余场次,听课人数近94万人次。常态化的运行,显著增加了听课人数,扩大了受教育范围;也逐渐提高和培养了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意识和习惯。随着建设活动的逐渐深入,法治教育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得到了地方党委、人大的充分认可和支持,“法治教育园模式”在全县政法机关复制推广,并迅速覆盖城乡中学。
实现一升一降:积极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减少青少年犯罪的路子,推进辖区未成年人法律意识提升和犯罪率下降。一是注重创新。在工作方式、内容和载体上不断创新,利用“两微一端”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通过微信平台组织活动、开展交流,通过真实案例和互联网海量资源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二是注重规范。每堂法治课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规范教案制作,明确教学目的、重点、方法和作业。教案要经过检查、评课、总结等环节。授课内容,要体现正能量,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法治思维、公正理念、传统美德和时代新风作为主要内容。教学形式,采取适合学生特点、喜闻乐见的方式,并制作ppt或视频,提高教学效果,并对授课人仪容仪表、规范用语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三是注重实效。每堂法治课后收集学生的听课感受,经常邀请人大、政法委、关工委、公安、司法等单位及律师、社会团体代表等现场观摩授课,征求意见建议,充分汲取社会各界智慧力量。2022年全县未成年犯罪人数较上年下降31.7%。
新征程再出发:借助科技,录制法治视频,覆盖范围更广。借助园地录播室对课程进行录播,保证在线同步收看,同时,根据录播的课程进行再次编辑,将课程收录至蒙城检察微信公众号未检微课堂合集,方便其他学校学生有针对性的收看学习。目前,已录制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预防校园欺凌、文身治理等未检微课堂7期,每期视频均以链接方式由教育局发送至全县294所中小学,学校利用班会、家长微信群播放,受教育人数70万人次。多期视频被安徽检察、亳州检察、绿书签、扫黄打非网等媒体转发。(贾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