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看大戏,这是岳西西南潜水河流域常有的年味。”2月1日晚,来自岳西县县城、潜山市五庙乡、岳西县田头乡柳畈村以及菖蒲镇港河村、毛畈村等地的黄梅戏戏友、文艺爱好者齐聚在岳西县菖蒲镇毛畈村“袁家渡农业公园”,为当地居民倾情表演了二十个以黄梅戏为主的节目。
乡村大舞台,皖韵黄梅香。此次文艺演出让黄梅戏活跃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菖蒲镇毛畈村的文化氛围一直很浓厚,每逢重大节庆,该村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庆祝活动。村里还有文化站退休干部张世忠注册成立的菖蒲第一家农民文艺团团体——群芳艺术团。该团推陈出新,让黄梅腔、黄梅调响彻在天仙河两岸。毛畈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有志也是典型的黄梅戏戏友,经常看到他在不同场合即兴来一段黄梅戏表演。在他的倡导下,毛畈村已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农民春晚。
2022年,在袁家渡农业公园改造中,该村特地搭建了一座精美的黄梅戏主题艺术大舞台,将该农业公园打造成集葡萄,大闸蟹等特色产业、天仙河旅游、黄梅戏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公园。当地文艺爱好者和戏友们随时进园都可以登台一展才艺,让游客与戏为伴,旅游妙趣横生。村民们精神面貌也在悄悄改变,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了,大家都自觉地为建设毛畈和谐文明的大家庭而互促互进,互相激励共勉。
有资料显示,菖蒲镇大部分村落都临潜水河而建,天性爱好戏曲文艺。当地每个自然村都办有灯会,每个灯会都有由青少年组成小型戏班。小戏班所唱有高腔、弹腔,还有早期黄梅戏(时称采茶戏)。因而这一带是高腔、弹腔、黄梅戏的盛行之地,也是木偶戏、民间曲艺的流传之区。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女驸马》的原版本《双救举》就是由张畈自然村黄梅戏良友班班主张廷翰创作并唱响的。
菖蒲镇戏曲文艺源远流长,该镇有关负责人表示,菖蒲镇将积极创造条件建设黄梅戏小镇,大力发扬和传承黄梅戏艺术,文旅融合,充实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王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