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达兴智能制造项目开创滁州首例“1天办齐3证”“拿地即开工”;百亿级中润光伏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8天;卡罗特科技项目从签约到投产用时20天……不断刷新的“琅琊速度”是滁州市琅琊经开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有力见证。
新的一年,为深入贯彻省、市持续深化“一改两为”精神要求,该区铆足干劲、全力冲刺,决心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高效的速度”,用“四个转变”开启优化营商环境新征程。
变“跑来办事”为“登门解决”,服务更加贴心
“在得知我们企业预上冷镀锌工艺项目后,开发区环保专员王辉主动联系环保管家,第一时间到企业就环保相关问题现场解答,为我们节约了时间和精力,这样的服务真是非常贴心。”创睦金属负责人说道。
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让企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上,该区明确了“问题首接负责制度”,要求各部门针对平台上企业反映的问题,对口第一时间接办、第一时间解决,接办负责人要深入企业全程跟进,避免企业来回跑腿却办不成事。此举进一步拉近了开发区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温暖了企业的心。
变“蜻蜓点水”为“追根究底”,作风更加务实
近日,该区应急管理局王成提出了“聘请‘安全管家’为企业安全生产‘把脉问诊’”的建议,得到了管委会和企业的一致认可。原来,王成走访调研了开发区重点企业、在建工地,深入了解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矛盾问题,总结梳理出了“开发区安全生产现状及意见建议”,并对引入“安全管家”事项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为深入了解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该区持续改进作风,采取“领导+帮办”分赴企业的方式,聚焦最突出、最紧迫、最重大的问题,深入园区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与企业、职工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摸清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和职工的所期所盼,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调查研究,该区总结梳理了发展空间受限、推动低效企业转型缓慢、产业集聚程度不高、专业技术人才欠缺等八大问题,并拿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为开发区未来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变“有问就帮”为“分类施策”,帮扶更加精准
“以往企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帮扶工作还不够主动,不够精准,帮扶人员工作起来显得有些忙乱。现在我们采取分类施策的方式,帮扶措施更加精准,帮扶成效更加显著。”该区企业帮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
为进一步做实做细企业帮扶工作,该区将企业帮扶帮办分为三大类:入园项目帮代办,指定专人对接新签约项目,建立“一企一表”,从企业名称办理到设计、环评、安评,再到规划、建设等审批手续实行全程代办。在建项目帮建设,建立“一企一策”帮扶方案,制定帮办工作清单,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定期与项目方、施工方协调沟通,现场解决急难问题。投产项目帮运营,联合科技、发改、人社、经信等相关部门,主动入企宣讲政策,让企业及时掌握最新政策,为企业决策作好参谋。
变“协助办理”为“专员代办”,速度更加高效
“以往企业到政府部门办理业务时,办理人员相关政策了解不深入,来时材料准备不充分,导致来回办理要跑好几趟,给企业增添了不少负担。”该区规建局负责人讲道。
为解决企业办理业务效率低下的问题,该区将以往协助企业办理相关证件的方式,改变为专员全程代办。企业在业务办理前,代办专员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提前预审企业申请材料,提前解决办理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这种“提前介入、全程代办”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有效避免了企业办事人员往返“来回跑”。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一步,该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省、市、区党代会精神,继续立足自身发展定位,抢抓机遇推动发展,倾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力冲刺“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