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省委要求持续深化“一改两为”的“新春第一会”在江淮大地上吹响号角。这已是我省连续两年召开“新春第一会”。随后滁州市委也动员全市上下提升效能、厚植动能,展现“一改两为”新气象。
党委有声音、政协有响应;党委有部署、政协有跟进。2月13日,滁州市政协召开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动员大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七届十一次主席会,“以什么样的状态开局,以什么样的劲头起跑?”“‘一改两为’改什么、如何为”成为此次会议的研讨题。
实干笃行,追求“改”的新境界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持续深化“一改两为”,是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要真干真做,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滁州政协抓体系、推改革、打品牌,开展委员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是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架起了桥梁,协商“亭”好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鼓励和点赞。
“住在这个小区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建议?”2月16日,市政协主席汪建中走进社区,围绕群众关注热点,就部分道路管理问题、地下停车场充电桩未通电等问题,与职能部门、社区开展“微协商”,叮嘱街道、社区了解居民所需所盼,及时协商、限时解决,让百姓真正感到“协商有成果、建议有回应、政协有温度”。
新春伊始,各专委会带着委员小组深入社区开展宣讲、了解社情民意、研究年度协商议题。“如何提高协商质量和成效?”“如何加强和改进进社区工作?”万桥社区委员小组把提升协商质量作为新年度深化进社区的突破口,注重在协商力量上和研深定准协商议题上发力;兰天社区委员小组跟踪履职效果,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回头看”去年协商成果;教科卫体委功能型党支部赴古道社区共同研究讨论年度协商计划,并围绕社区反映问题深入实地进行调研。
持续深化“一改两为”,需要政协人入脑入心,不仅要深刻理解其中的精神,对标更新的要求,更要求深,求量,求效,求速,为政协工作注入新内涵,见微知著、付诸于行,就如滁州市政协常态化开展“委员进社区,常委在行动”工作,委员领着群众明事、带着群众议事、帮着群众成事的那些“小事”将更深、更细、更实地持续下去。
量体裁衣,找准“为”的发力点
“调研策划可以更深更细;协商建言质量还有待出新出彩;民主监督、界别作用的发挥还需深入研究推进,我们要在追求‘政协向好’的过程中要去探究解决的问题。”市政协主席汪建中在会上提出新要求。
“‘三风’要提效。会风短、精、简。文风短、实、新。调研之风上突出改进调研策划,工作要改在闭环”、“建言质量要体现在用好调研、用好智库上。要重视前期策划,要强化过程管控”、“发挥界别作用,要解决‘召’的问题。民主监督,关键是要解决‘真’的问题”、“我们专委会要专出精品、专在所长,在专题协商要下功夫,抓住深、活,深要深谋细推,活要协同联动。”会上,大家围绕今年工作如何发力,交流讨论。
“去年我们联动省政协开展了‘一改两为’专项监督,‘暖民心行动’十项监督,今年要以问题为导向,持续跟进,精准发力,会同我们的提案监督,让软监督发挥硬作用,确保提出的意见务实管用、推动问题解决。同时我们也要把采集触角向基层延伸,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建好直报点,在镇街、村居设立信息直报点,用好信息员,把更多‘带露珠、沾泥土’的民情民意采集上来。”汪建中在会上说。
2月17日上午,滁州老年大学丰山街道龙池社区分校正式挂牌,分校开设了书法、国画、摄影、智能手机使用等多项免费课程,社区的老年人都可以来学习,为社区生活增添了新色彩。这是今年滁州市政协进社区的第一个协商成果,也是贯彻“一改两为”的第一个生动体现。
新的一年,滁州市政协以省委“一以贯之五做到,踔厉奋发五提升”、市委锚定“干”的决心奋力争创一流的要求,各项工作已扬鞭再奋蹄,奔赴“政协向好”的滁州答案。
(刘羽 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