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畜禽粪便农家肥替代化肥,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兴农、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马鞍村作为泾县“菜篮子”基地,借助于农家肥替代,将蔬菜种植和当地畜禽粪便农家肥资源处置充分融合,走出一条“变废为宝、降低化肥使用量、推动蔬菜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摸清村农家肥源头。马鞍村是脱贫出列村,部分农户一直保留养殖畜禽的传统,其中规模较大的有10户,全年共养殖鸡50万羽、鸭5万只、牛羊500头,全年共产生畜禽粪便近50吨。以往这些粪便随意堆放在路边,黑压压的一大片,臭气熏天,既有碍观瞻影响人居环境,又严重干扰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
建立回流机制。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建立畜禽等农业废弃收集利用处理体系。马鞍村结合蔬菜基地正在发展绿色蔬菜的需要,主动上门对接养殖大户,并建立自然发酵和定期清理机制,以每吨180元的价格从大户手中购买被他们嗤之以鼻的“黑金”,让原本一无是处、遭嫌弃的粪便变废为宝,摇身一变成为珍贵的农家有机肥。农户既处理了垃圾、美化了环境,又获得一部分收益,取得双赢。
实行农家肥全代替。农家肥虽不像化肥见效快,但肥力长,而且对调和土壤酸碱度,增强土壤有机质有极大促进作用,长期使用可显著提高土壤结构。马鞍村以蔬菜基地为重点,制定全基地全替代方案,实现蔬菜种植所需化肥“零”投入,大大提高蔬菜品质,为马鞍村打造绿色、高效蔬菜提供有力保障。据实际统计,1亩小青菜使用畜禽粪便替代后投入成本下降30%,产量增加25%以上,土壤肥力更强,长出的蔬菜更壮、口感更佳。
绿色蔬菜显成效。马鞍村使用农家肥、打造绿色蔬菜的做法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很多市民不顾基地蔬菜价格较高、距离较远,也点名要马鞍蔬菜。特别是到了蔬菜采摘季,来自杭州、长兴、湖州等城市农批市场采购人驱车来村大批量集中采购,自2022年以来,蔬菜基地共销售西兰花5万斤、小青菜10万斤、青菜苔15万斤,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马鞍村蔬菜基地的绿色品牌正在一步步成长起来。
下一步,马鞍村将继续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打造绿色蔬菜为目标,聚焦全域无化肥,让农产品更绿更健康,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绿色蔬菜的生态红利,推动马鞍村形成“一村一品”的绿色蔬菜产业格局,助力乡村振兴。(胡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