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记者从安庆市审计局获悉,近年来,该局始终将审计整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本着“内强外联”的原则,在强化内部动力的同时,也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联动,将整改力量拧成一股绳,全力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重要作用。
聚“内部力”,夯实审计整改基础。安庆市委审计委员会、市审计局陆续印发《安庆市审计整改工作办法(试行)》《安庆市审计结果运用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结果认定和销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制度建设为抓手,明确“谁来改、怎么改、如何督促”,同时积极运用“1+3+N”模式,建立一套包含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等“四单”管理的整改台账,严格遵循3个月更新汇总报告机制,对未整改问题跟踪、审计结果运用等N方面的持续关注,为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打下良好基础。
聚“部门力”,稳步提高整改质效。通过加强常态化沟通、搭建内审交流平台、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等方式强化各部门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认识。联合相关主管部门,采取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已到整改期限的20个项目开展“回头看”、对以前年度未整改的问题进行“再起底”。结果显示,除个别因政策变动、环境改变等客观因素无法整改问题外,已整改问题341个,整改率达94.2%,促进建立完善制度84项。
聚“监督力”,确保整改标本兼治。同人大、政府、纪检、巡察等部门协同联动,深化审计整改成效。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和市直部门的目标绩效考核。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通知,部署2022年财政“同级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整改工作,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有效整改。市人大就“同级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到市审计局进行专题调研,与市审计局组成联合督查组赴部分单位开展跟踪检查。在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对2个市直部门开展整改责任单位满意度测评工作,推动被审计单位既有实措“治标”,也有机制“治本”,真正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截至目前,2022年“同级审”工作报告反映的37个问题,已整改31个,促进制定完善规章制度41项。(程驭 安徽法制报记者 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