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春天,播种希望。
皖北产粮大县泗县,返青期麦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广大农民抢抓农时忙着春耕春管,农技人员深入乡村做好技术服务,共同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2月16月,泗县农业农村局在长沟镇洋湖农场召开春季田管现场会,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根据全县小麦长势,提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类田管措施。现场会还组织2台机械追肥机和3台无人施肥机进行施肥演示。县土肥站站长麻建东重点介绍了小麦机械深施肥料与大疆无人机喷肥各自的优势与应用技术要点。
“无人机播撒施肥的效率是人工的50倍以上,而且精准度、均匀度有很大的提升。” 麻建东告诉记者,今年泗县将围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落地,加快农机农艺融合,计划引进推广施肥新机具50台套,服务面积达30万亩以上。
泗县中旭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该县瓦坊镇瓦坊村流转土地500多亩,主要从事订单农业与优质小麦种植。县土肥站技术员来到该合作社的小麦基地,仔细查看苗情后,提出田管建议:因前茬作物收获迟,小麦播种晚,加上受低温冷害影响,三类苗偏多,应适当追施返青肥,每亩5公斤左右,以利缓苗,增加春季分蘖。
“根据县土肥站技术员的建议,目前500亩小麦全部用无人机追肥一遍,下一步将按照技术员意见,重点抓好拔节肥与‘一喷三防’技术落实,争取今年小麦丰产丰收。” 中旭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奔说。
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一季春。泗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张雷告诉记者,全县各级农技人员全部投入到春耕春管技术服务中,查“三情”(苗情、墒情、病虫情)提措施,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已培训科技示范户1200户、种养大户500多人次。
泗县是皖北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约195万亩,常年作物播种面积约350万亩。为加快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今春以来,该县按照《安徽省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及早制定本县工作方案。县土肥站根据土壤化验数据,组织专家会商,研制并发布2023年泗县主要作物配方,服务于配方肥企业并引导农户选肥购肥。截至2月底,全县已备配方肥1.2万吨,其中小麦专用肥5000多吨、新型肥料1000多吨。
示范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及新机具,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抓手。
“县农技中心狠抓‘三新’配套模式落地,首先根据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养分需求和土壤肥力等,优化肥料养分配比,统筹基肥和追肥比例,重点加大小麦专用肥推广,同时积极引进新型微量元素肥料、缓释肥、有机水溶肥、增效肥及其他功能肥,安排新型肥料试验3个、小麦施肥肥效试验15个,服务各类肥料示范区10.5万亩。”张雷表示,农机农艺融合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最佳途径,为做好机械追肥,今春引进小麦肥料深施机械10台,高效喷肥无人机15台,接下来还将继续引进施肥新机具,稳步提升施肥机械化水平。
合作形成合力 共建才能共赢。泗县大力开展农企对接,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健全合作机制,将肥料企业、农机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有效联结起来,引导肥料企业生产配方肥、农机企业研发新型配套机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好科学施肥示范、社会化服务做好统配、统施、统管服务。
“目前,已有配方肥生产企业5家、农机研发生产企业2家、社会化服务组织10家,联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个。”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骆松表示,县农业部门还加大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先后联姻安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安徽壹号圈大数据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打造融合互补的服务模式,共同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现多方共赢。
抓好耕地质量提升,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内容之一。近年来,泗县聚焦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提升、肥料利用率提高、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建设等工作,大力推广应用不同类型有机肥、缓释肥、新型肥料以及种肥同播、机械深施等新技术,扎实推进农业“减肥”,促进耕地质量持续提升。据统计,2022年该县推广配方肥 4.27万吨;推广有机肥42万亩次;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达12.6万亩;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达22.78g/kg,较2018年提高了6.4%。2023年,泗县计划推广配方肥 4.3万吨;推广有机肥45万亩次;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达13万亩。(安徽党媒云记者 冯长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