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市司法局全方位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市司法行政领域的深度融入和全面贯彻,聚焦“一改两为”精准发力,优法治、保安全、抓治理、促发展,打造“枫桥经验在滁州”升级版,奋力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做实调解网络“加法”,多元调处促发展。该局构建以非诉讼纠纷多元闭环化解机制,倾心为民排忧,暖心为企纾困,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形成以“一站式”县级矛调中心为重点,乡镇为主力,村(社区)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为补充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调解组织1542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36个,调解员8716名,实现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和调解员。2023年,深化“公平、专业、高效、便民”的金融、商事、物业等纠纷调处工作,受理矛盾纠纷1209件,调解成功1028件,其中金融纠纷93件、协议金额1296.1万元,涉企纠纷105件、协议金额2703.9万元,物业纠纷830件、协议金额1015.4万元,创新建设11家“枫桥式”税务分局(所)调处税费争议纠纷84件,协议金额883万元,强健经济又好又快运行血脉。
做新排查化解“减法”,关口前移不上交。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处化解等工作,村(社区)每周、乡镇(街道)每月、县(市、区)每季度组织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2023年,全市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1327件,调解成功10981件,其中成功调解邻里、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山林土地、生产经营等纠纷分别为2309件、1405件、876件、723件、662件,占比分别为21.03%、12.79%、7.98%、6.58%、6.03%,有效把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有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减少信访矛盾上行。
做优调解力量“乘法”,凝心聚力抓服务。全市乡镇(街道)均依托司法所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成1274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348名律师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每人每年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不低于48小时,法律服务提供做到“进村入户到人”。打造政治合格、业务精通、公道正派的调解员队伍,全市先后有205个人民调解组织和1361名人民调解员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
做好规章制度“除法”,联调联动彰优势。构建了研判预警、动态监管、重大事项报告、经费保障、责任追究等5项工作机制,做到调解组织网络化、调解阵地标准化、调解人员专业化、调解工作规范化。健全矛盾纠纷联调联动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努力将人民调解做成新形势下便民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大力深化县级“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建设,实现统一受理、精准分派、高效调处,提供矛盾纠纷受理、调解、司法确认等“一条龙”服务,让人民群众只进一次门、只跑一次路。优化案件办理流程,明确30日内高效办结,开展调解案件“回头看”,确保案结事了。(滁州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