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是提案工作的生命线,只有“提得准”,才能“办得好”。十一届太湖县政协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案不在多而在精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稳量提质”的提案工作思路,创新开展提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做实前置谋划文章,推进提案征集工作实现“两个转变”(由注意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由个人提案向集体提案转变),从源头上把好提案质量关。
开展“靶向式”部署培训。改变提案征集时间,把过去全会期间集中征集前移至上年的第四季度,在10月初印发提案征集通知,明确每年第四季度为委员履职的提案时间,让委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收到的158件提案中,会前提交的为139件,占87.97%。压实各乡镇委员联合工作室、界别活动室责任,要求在第四季度开展“三个一”活动,认真谋划集体提案。召开一次会议。以“两室”为载体向委员传达提案征集文件,让委员知晓提案征集的程序、时间要求、提交方式等等;开展提案相关知识和撰写要求培训,引导委员强化对提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提升委员提案写作能力和水平;集中委员智慧,发挥两室优势,把着力点放在定题上,实行“委员点题、两室定题”机制,并明确每个乡镇委员联合工作室和界别活动室不少于1件集体提案。组织一次调研。围绕集体提案选题,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深入一线了解真情实况,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对调研收集到的情况和意见建议进行深入研判分析。开展一次协商。灵活利用会议、微信群等方式,组织委员围绕撰写的集体提案内容开展深入讨论和协商,尽最大可能调动集体智慧,尽最大力度挖掘金点子。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集体提案比例大幅提升,共收到集体提案33件,比一次会议增加了28件。
开展“导向性”提案征集。创新开展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征集提案线索活动,共收集到县委常委和县政府副县长提供的提案选题建议19个。将收集到的选题按照内容交办给相应的专委会,有针对性地“定制”提案。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收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点题的集体提案19件,经审查后全部立案,其中6件被遴选为重点提案,占重点提案的60%。常态化开展提案选题征集活动,结合提案督办,了解部门需要通过政协提案来协调推进的工作;专题召开提案拟提协商会,邀请县委办、县政府办分管负责同志,县直承办提案较多的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征集提案选题。组织部分提案委成员对收集到的提案选题进行梳理分析,整理编写提案选题参考116个,随提案征集通知一起印发全体委员,进一步增强委员提案选题的针对性,推进提办“对路”、供需“对缝”。注重将协商成果转化为提案,对调研、视察成果或质量较好的社情民意信息进行加工提炼、优化升级,通过提案再次进入党政视野,发挥 “放大效应”。
开展“全过程”提案审查。注重会前预审。将各乡镇委员联合工作室和界别活动室召集人前置审查作为委员提交提案前的必经程序,由召集人根据审核情况推荐立案提案,提案委按照推荐确定预立案提案。严格会中复审。由提案组对预立案提案进行初审,加强与委员的协商沟通,对提案进行修改完善。组织提案委成员和各专委会主任开展复审,严格立案标准,规范“并、转、撤”,对内容基本相同或者所提建议雷同的,进行并案;对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宜以提案形式反映的,转为社情民意或委员来信;对不符合立案规定的,不予立案或劝其撤案。此外,立案过程中,对把握不准的提案,听取承办单位的意见,为提案办理打好基础。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并案27件,转为社情民意3件,撤案2件,立案率79.8%。创新会后定审。由县政协分管主席牵头,召集县委办、政府办分管负责同志及部分提案委成员,对立案的126件提案进行全面分析和审查,遴选出20个重点提案,其中10个重点提案由县政府领衔领办、县委常委领衔督办。并通过综合分析研判,从中筛选出7个微协商的议题和8个可以向省市上报的社情民意信息,最大限度的发挥提案作用。
只有政协这个“供给侧”提出的建议有份量、真管用,党政“需求侧”的办理质量才会大大提升。下一步,太湖县政协将坚持“稳量提质”的提案工作思路,持续从提案“供给侧”发力,着力提升提案质量,推进提案更好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