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桐城市人民法院范岗人民法庭巧借电话、微信高效化解了两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一案撤诉,一案调解,获。
孙某与黄某分别于2017年10月份、2018年1月份在某小额贷款公司平台申请借款,并签订了《服务合同》,双方约定了借款利息及期限,后贷款公司向两被告发放了借款。借款到期后,经原告多次催讨欠款,两被告均以各种理由拖延拒不支付借款本息,原告诉至法院。
范岗法庭收到该两案后,及时电话与孙某取得联系,孙某表示自己并非恶意欠款,只是近几年因疫情原因经济周转困难,只得屡次回避。承办法官结合案件事实,告知孙某逾期不还借款所面临的后果及法律责任,同时耐心做起原告减息的工作。经法官释法说理,原告同意孙某一次性清偿借款本金后放弃利息,孙某当即还清欠款本金,原告申请撤诉。
作为另一起借款纠纷的被告,黄某电话一直处于连线无人接听状态,但在法庭短信告知黄某案件相关情况后,黄某主动联系了法庭,称其在外地,无法到庭参加诉讼,且现在也没有经济能力一次性偿还欠款。承办法官结合被告现状及孙某案原告的态度,认为存在调解可能,在电话确认双方同意调解后添加双方微信,创建微信群,让原被告在微信群里面对面协商。最终,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原被告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原告放弃利息,被告分期还款,双方在微信群对调解协议内容予以确认并签字。(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