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六安市舒城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重要指示,积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以下简称“两商衔接”),创新搭建“共话舒心事”协商议事平台,积极探索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实践方式。
一、议事平台打造有特色
打造一个品牌。自古以来,舒适、舒心、舒畅就是舒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重要向往。近年来,舒城县紧紧抓住全国政协机关定点帮扶历史机遇,结合县域特点,发挥“协商力量”,创新搭建“共话舒心事”——这样一个既体现舒城特色,又贴近百姓生活的协商议事平台,通过广泛开展协商议事活动,努力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事情,进而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制定一套方案。成立由县政协、县委组织部,及其他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两商衔接”工作组。制定“两商衔接”工作实施意见和“共话舒心事”村级试点方案,明确了基层协商议事的平台搭建、目标任务、功能定位、组织架构、品牌打造以及阵地建设、议题选定、协商程序、成果落实等一系列制度规范。
抓好一批试点。作为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试点采取乡镇指导、村党组织主导、政协委员和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结合各村实际,先局部试点,后全面推开,在2021年9月至12月试点阶段,先后打造“共话舒心事”之“青墩夜话”“瓜田丝语”“黄河之约”“响井民声”“舒兴畅言”5个系列协商议事活动,为2022年以来全县推开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完善一套机制。注重突出“五有”标准,即有牌子、有专人负责、有活动场所、有工作制度、有经费保障;注重乡镇政协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乡镇政协工作专题培训,为商量工作夯实基础;注重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明确“谁来协商”“协商什么”“怎么协商”;建立健全专委会联系界别委员、界别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等机制。
二、协商议事显成效
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共话舒心事”协商议事活动开展以来,无论是乡村干部,还是普通群众,甚至是在外创业者,都知道县里“多了个能交流思想、协商议事的地”。“共话舒心事·青墩夜话”所在的县开发区青墩村是全国政协机关挂职干部驻点帮扶村,在挂职干部的组织推动下,“青墩夜话”已成为一个温暖的代名词。自2021年9月以来,从乡村振兴到百姓生活,从垂钓基地建设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已先后开展协商议事活动10余场,每一场活动都高朋满座、精彩纷呈。全国政协和安徽省政协、六安市政协领导先后莅临该村调研“青墩夜话”协商平台,《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多次报道“青墩夜话”议事协商活动。
人民群众逐步信赖。随着协商议事活动的持续开展,人民群众参与议事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这个“能说事的地”越来越信赖。现在遇到涉及多数人利益的事,大家都想说一说,表达自己的看法,把理由、建议“摆到桌面上来”,通过民主协商,最终得到一个大家普遍接受的落实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干部与群众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共识。所以现在村民遇到集体的事情一时没有头绪时,常说“不行呐,咱们到‘共话舒心事’议事室去讨论讨论吧”。基层干部也表示,有时遇到事情推不开、一筹莫展时,通过开展民主协商,大家的工作思路也就逐渐明晰了。
协商能力越来越强。刚开始,部分基层干部组织协商活动时,对活动的主题和进程还不能很好地把控;部分群众表达观点也常常含混不清、不着边际;甚至因利益相关方意见相左,而出现莫衷一是、不可调和的情况。但是,现在通过协商议事活动的实践锻炼,基层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明显增强了,群众的议事素养也显著提高了。经过协商议事后,一些公共项目的实施进程加快了,村民文化广场、“一老一小”关爱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了……
三、协商民主在基层的实践再探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和“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为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指明了方向。下一步,要进一步解决好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相衔接的问题,提高基层协商民生的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让群众参与更有广度。“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是基层民主协商活动的灵魂,缺少群众的参与就是闭门造车、自说自话,而群众参与要靠基层干部去组织。要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从推动党的事业、增进人民福祉、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基层协商的重要性,把民主协商作为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法宝”。通过搭建灵活多样的协商议事平台,扩大普通群众的参与渠道,通过协商议事活动的实践锻炼,提高基层干部的利益协调能力和协商议事能力,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民主协商的种子,在一次次具体的协商议事实践中落地生长,扎根基层土壤。
加强调查研究,让建言献策更有深度。开展好调查研究是做好基层协商工作的重要一环,调查研究的过程既是倾听群众心声、收集群众诉求的过程,也是了解掌握党委政府相关政策在基层落实情况的过程。对相关议题调查的越广泛、越系统,对情况的掌握就越客观、越周全;研究思考的越深入、越全面,得出的建议就越正确、越可行。因此,在开展协商活动前,必须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充分的调研、考察、监督等,尽可能地让参与协商人员深入掌握情况、深入思考研究,从而提出更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达到“建言建到点子上、议政议在关键处”的要求,确保每场协商活动都能达到预期效果。
加强统筹谋划,让协商活动更有温度。要想让基层协商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必须得到群众的拥护,而要得到群众的拥护,除了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也要不断丰富协商的形式,充实协商的内容。在协商载体上,除了口头发言和书面建议外,还可以运用图片、视频、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建言;在协商环节上,除了有讨论、有说明、有解释外,还可以有质疑、有申辩、有妥协;在协商形式上,除了召开线下协商会、座谈会外,还可以开展“码上”议事、“数字云协商”等。要让基层各协商渠道衔接更顺畅,发挥基层协商民主体系各个渠道的衔接配合作用,把政协协商、基层协商、村民议事等融为一体、同向发力,以“一件事”理念统领协商议事,通过一系列“接地气、能办事”的协商议事活动,为服务基层群众打通“最后一公里”。
加强成果转化,让反馈落实更有力度。完善“提出议题、制定方案、开展调研、组织协商、跟踪落实、结果公示”等程序,对协商建议的梳理、办理、落实、反馈等形成闭环管理。及时将协商成果转化成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呈报党政领导审阅,凡党政领导有批示的,要及时书面反馈给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协商结果公示,必要时可以召开办理情况反馈会。探索成立协商议事专项监督小组,加强成果转化跟踪督促,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努力使基层协商议事活动成为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
(詹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