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为更好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加强诉调对接工作,肥东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姚海峰前往法院特色调解室,对法院诉调对接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真情况、解决真问题,不断提升司法审判的质量、效率、效果。
2022年,肥东法院发挥“法官助理+特邀调解员”合力作用,调解员诉前调解案件11569件,调解成功率为50.82%,诉中案件调解1233件,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全年新收民商事案件14243件,同比下降12.46%,首次实现民商事案件负增长,诉源治理改革成效显现。
特色调解室聚焦需求精准发力
近日,在肥东县法院法官和调解员的努力下,16名农民工的劳资纠纷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2021年2月,韦某等16名农民工来到位于肥东县城的某服装公司工作。但自2021年7月开始,公司因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导致韦某等人的工资未能发放。韦某等人先后向肥东县劳动局投诉和肥东县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但均未果。无奈之下,韦某等人诉至肥东法院。
在接到该案件立案申请后,肥东法院便将该系列案件委派给劳资纠纷调解室的于静、许先翠调解员。拿到案件后,调解员多次和服装公司的法人进行沟通、调解,并提前对该16名原告的劳动报酬进行核算、统计,很快确定了初步的调解方案。最终,该16名当事人均与该服装公司达成调解协议,确定由被告一次性将劳动报酬支付完毕。
当前,肥东法院已经设立家事、劳资、金融、商事等各具特色的专业调解室,以群众满意度为衡量标准,努力做到关口前移,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调解员队伍建设上,肥东法院与行政机关、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建立联动工作体系,与妇联、商会以及全县各乡镇、开发园区的22家人民调解组织实现对接,先后聘任153名来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记者、教师、个体工商户等各行各业的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
姚海峰表示:“特色品牌调解室的建设是法院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下一步要继续深耕厚植,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
远程调解打造便民“快车道”
近日,肥东县人民法院通过视频在线调解的方式,快速化解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各方当事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圆满解决了纠纷。
被告李某在驾驶途中,因未保持安全距离尾随碰撞到第三人(王某)驾驶的车辆后,又窜到对向车道碰撞到朱某驾驶的小型车辆,造成朱某受伤、车辆损坏。经交警认定,李某负事故全部责任,朱某无责任。朱某伤情经鉴定构成十级伤残,为维护自身权益,朱某诉请至法院。
由于被告李某和其驾驶车辆的保险承保公司均在山东省,为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调解员孙文胜与各方当事人协商采用视频线上调解,并获得当事人一致同意。很快,各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由保险公司一次性支付朱某19万余元,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谈及此次调解过程,当事人李某表示:“本来出了事很糟心,但是肥东法院开展的此次调解让我很舒心,是从我们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着想。”
据悉,肥东法院是省内率先试点“全国法院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前调解平台”网上调解工作的法院。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在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可以前往道交一体化处理中心线下调解或者通过调解平台线上调解。使用该平台进行线上调解,无论当事人身在何处,只要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移动网络,都可以进入该平台的网上调解室,与调解员及保险公司在网络房间中面对面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后可进行远程签字,亦可以通过平台在线申请司法确认,驻快处中心的法官能实时在线受理确认申请,进行司法确认,确保当事人在最快的时间收到保险公司的赔偿款。
说起远程调解,姚海峰表示:“人民法院远程诉调对接工作要积极借助群众常用的微信平台、小程序等,简化远程操作流程,制作操作教程图,为群众进行远程诉讼调解提供便利,减轻群众诉累。”
普法宣传联通诉调对接第一线
4月8日上午,根据“双提升”工作要求,肥东县人民法院撮镇法庭工作人员前往撮镇镇大费社区,对该社区一起案件开展调解、法律宣传和服务工作。
肥东县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立足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以“法官进网格”“四员一律”进社区活动为牵引,组建5人普法团,在乡镇成立2个法官工作室,推动46名法官和30名助理全覆盖包联社区,实现“一村一法官”,每月赴乡镇开展普法赶集活动,打造“东东说法”“养老诈骗小剧场”等新媒体品牌,2022年,发放普法宣传册12000余册,提供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