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将印有“中国国家湿地公园”标志及“安徽来安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名称的牌匾,授予来安县池杉湖湿地公园。昔日地势低洼、水患丛生的皖苏省际毗邻区的黄大圩,在来安县多名市、县政协委员提案助推下已成为“百鸟天堂”“水上森林”。
跟踪问效解难题
“建设池杉湖大桥是经济发展所需,也是广大群众期盼,希望相关部门着眼长远,面向未来,尽快规划建设。”2017年,池杉湖湿地公园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随着池杉湖湿地公园品牌逐渐打响,亟须一座公路桥来满足车辆交通的需要,王忠荣、陈传林、韩梅等县政协委员提出《关于新建池杉湖大桥的建议》,池杉湖大桥建设迫在眉睫。但项目需占用江苏境内土地,且土地性质属于永久基本农田,无法取得建设用地指标,始终无法与江苏省达成共识,公路桥项目迟迟未动工。2020年,王忠荣委员又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池杉湖公路桥建设的建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县交通局、县发改委、雷官镇人民政府与长三角办公室及省、市政协对接,积极争取重新规划池杉湖公路桥路线方案,多方共同努力下,同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建设,至此在来安境内第一座连接景区的大桥在多位政协委员共同努力下得以建成。
凝心聚力谋良策
池杉湖地处苏皖交界处,虽主景区在来安境内,但有部分副景区在南京市六合区,便捷的宁连高速连通南京西部干线,可唯一的景区入口设在了江苏省境内,为此,来安的市、县政协委员在连续三年提出提案的基础上,又提出《关于呼吁珍视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池杉湖湿地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建议》,再次呼吁要珍视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可贵资源,使之成为来安县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建议高起点推进、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将池杉湖打造成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特色城镇。该提案作为当年县委书记领衔督办重点提案,重点推进。
深耕不辍结硕果
在市、县多位政协委员提案推动下,来安县成立了池杉湖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构建责任明晰的工作体系。《安徽省来安县池杉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来安县创建池杉湖湿地公园林长制改革示范点实施方案》等先后出台,有力地推进了相关工作和问题解决。目前,来安县、六合区两地政府和企业共同签订了“构建跨界合作共同体协议”,从规划目标、基础设施、生态共保、文化交流、利益共享等12个方面全面合作,打造责任、建设、生态、利益共同体。
池杉湖湿地公园目前已是国家4A级景区,池杉总数7万余棵,常年在此生活和每年经此迁徙鸟类159种、总数超过10万只。两地共同在池杉湖举办中国荷花展和观鸟周,共建生态智能监控保护网络,举办各类论坛、文化交流。池杉湖生态保护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以莲藕为主体的生态农业带动园区就业、土地流转、农家乐等发展,解决园区周边130多户村民就业增收问题,实现人均增收4万元以上。
每一件提案都凝结着政协委员的智慧,承载着委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希冀。来安县政协将继续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提案“办得好”“能落地”“有回声”,为推动来安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作者王敏香系来安县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