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家风文化 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来源:葛晓 2023-06-05 15:25:22 责编:聂静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孕育的包含着行为规范、道德追求、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等内涵丰富的优秀家风文化或言传身教,或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向善、向美、向上。很多崇尚“精忠报国”、“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克勤克俭”、“廉洁奉公”的家风家训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作为一种无形而深沉的力量,深刻地引导着人们崇德尚贤,见贤思齐。例如,安徽乡贤包公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短短三十七字,凝聚着包公的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成为世人的风范。优秀家风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珍贵的文化传承。对之加以挖掘、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更多的社会成员在优秀家风文化的熏陶下,提升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守牢道德底线,不碰法律红线,对于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每个家庭作为社会细胞是健康、稳固的,整个社会机体才会健康、稳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家风家规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法律元素,中华传统法律思想中很多重要理念都来源于家风家规,是众多家风家规的提升和固化,是个人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刚性要求和约束。弘扬优秀家风文化,强化道德引领和道德教化,进一步明确日常行为规范,让人心存敬畏守规矩,可以在思想源头上帮助人们尤其是未成年人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把家风文化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部分有效地融入法治建设。切实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

好的家风是一种积淀更是是一种传承和发展。弘扬家风文化,首先要注重挖掘、传承,尤其是有时代价值的家风文化。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城乡治理都面对着一些新矛盾、新挑战。如何加强家风文化中有时代需求的“孝”、“廉”、“诚信”、“遵纪守法”等主题家教家规的作用发挥,强化道德引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法治建设,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先,要挖掘并讲好家风故事,把优秀家风文化融入法治教育和法治宣传,和法治文化共同促进法治社会建设。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元,作为人生的启蒙教育场所,家风家教可以说是非常有效并且有着深远影响的教育方式。因此,必须营造全社会弘扬家风文化的氛围,做好家风文化的挖掘与传播。近些年来,涌现出的中央电视台《谢谢了,我的家》、安徽卫视《家风中华》、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等一批电视文化综艺节目在讲好家风故事,弘扬优秀家风文化方面起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课堂教育、图书出版、博物馆陈列等进一步弘扬好优秀家风文化。同时,借助各种大众传播手段,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家风故事,传播优秀家风文化,让书写在古籍中的优秀家风文化活起来。

推广家庭文明公约,也是加强新时代家风建设作为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助力法治中国建设。家训家规是家风家教的固化形态,可以更有效地传播传承。在今天,强化家风建设,也需要找到一种固化的载体。加强对家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提倡、推广家庭文明公约等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级台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葛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