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龙(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科教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农工党安徽省委会主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锚定“长远目标”,建设教育强省、科技中心和人才高地。一是要加强对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引导,“坚持四个面向”,结合我省发展实际,持续优化资源分类支持机制,加快推进我省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二是要提升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质量,积极支持一流大学和重点中学联动,建设特色尖端人才选拔机制;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联动,推动个性化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三是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一方面着眼“高精尖缺”、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我省新兴产业,用好国内外创新资源,精准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另一方面强化效益意识和柔性引才理念,既可以在国外、省外调动人才离岸搞创新,也可以吸引“候鸟型人才”兼职搞创新。
着力“打牢地基”,坚持并强化有质量的基础研究。建议省、市政府层面未来能够持续在基础研究领域投入更多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前瞻性基础研究的引导和投入,在持续巩固本省现有基础研究力量同时,努力引进大型高科技企业,支持其在我省设立研究院和研发中心,对持续投入基础研究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融资支持。通过建制化定向性基础研究,围绕国家战略实际,找准重大科学问题,聚力实现更多“0”到“1”的突破,推动我省更多领域的基础研究走向世界科技前沿。
聚焦“孵化成果”,重视并加快完善就地转化机制。一是要搭建好科研链和产业链的“对接”平台,强化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导向,既要持续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高层次创新团队等核心优势资源,也要推动现有协同创新平台提升转化应用效能,解决好“值得转”和“接得住”问题。二是要搭建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结合我省产业重点发展方向,选择重点领域试点,支持高校、院所、行业龙头建设省域范围内系统布局、开放共享的中试平台,解决好“转得出”和“能落地”问题。三是要搭建好顶层统筹的“协调”平台,在省及以下各级政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职能部门,常态化统筹协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关于项目发现、挖掘、策划、转化和服务保障等相关工作,解决好“谁来管”和“转得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