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聚力“新平台” 架起振兴“连心桥”
来源:岳西县政协 2023-07-02 22:38:50 责编:郑亮

根据国家“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安排,2022年岳西县被纳入全国乡村振兴100个示范县创建名单,去年2月以来,岳西县来榜镇突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加快产业兴旺步伐、建成生态宜居小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五大重点工作,全面启动创建岳西县乡村振兴示范镇,着力创新广泛多层次平台,开展政协委员“全员入室”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来榜镇政协委员工作室目前有15名委员入室,其中市政协委员2名,县政协委员13名,由分管乡村振兴的镇党委副书记担任牵头委员,紧紧围绕助力“产业发展、民生实事、基层治理”,常态化开展“学习、协商、走访、调研、服务、宣讲”六项工作,搭建“老百姓家门口”的“连心桥”,激活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内生动力。

一、建立“联村进网”制度,全方位摸实情、找良方

安排每位政协委员联系1个村,每月走访1个网格,与村网格员共同深入农户,开展走访调研、收集社情民意,形成“1+1+N”履职工作机制,下沉到“村民议事会”“百姓说事点”“乡村振兴夜校”组织基层协商活动,将工作室作为社情民意的信息站。委员们还结合“警民议事厅”“网格共治群”等线上平台了解群众所呼、所急、所盼,聚焦蚕桑产业链建设、农村饮水工程、人居环境整治等课题,开展专题调研和评议,提交镇党委政府参考决策。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展调研和评议5次,收集社情民意16篇,有力汇聚乡村振兴民智民力。

二、扭紧“两商衔接”链条,凝共识解民忧、办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来榜委员工作室深入推进“岳您来协商”,做优牵线搭桥型协商,通过工作室搭台,讲政策、解疑惑、凝共识,组织有关部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协商;做精智力支持型协商,针对专业性事务,组织、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参与基层协商,破难题、寻根源、找办法。

2022年坚持定位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组织相关单位、村委会和群众开展协商活动10余场,促进安置楼自来水安装、幼儿园搬迁、道路提升、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户就业、消除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10个事项得到解决,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

2023年上半年,经走访调研并报镇党委批准,开展了发展枫树堰岩民宿集群和建设来榜精密铸造产业园两个课题协商,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采纳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支持,目前2个课题协商成果显著,推进顺利,为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力。

三、紧扣“围绕中心”脉搏,谋大局推发展、共出力

工作室政协委员结合自身职业和行业优势,引进小香薯、瓜蒌、线束厂产业,为枫树村集体经济年纯增收18万元;在脱贫村开办渔具厂,吸纳20余名群众务工,让脱贫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人均务工增收近2万元/年;积极提供招商线索,成效显著;努力化解信访积案2起,在罗榜美丽乡村中心村庄因地制宜建设4个微型停车场,推动“暖民心”工程落地落实;精心打造枫树“半山居” 民宿,成功吸引省、市、县相关项目资金近千万元为周边村改善人居环境,带动群众利用民房建成乡村特色民宿10家,每家民宿年纯收入达15万元;成功申报马元村马元寨(黄荣清第六便衣小队主要活动地)、来榜村汪氏宗祠两处革命文物,编写《红军歌》《革命英雄救百姓炸敌堡的故事》;整理徐海东大将率领红二十五军挥师北上抗日途中指挥的来榜河战斗史迹,寻证了老红军王友国(副师级参谋长)故居、鄂豫皖东线剿匪第二指挥部驻地、皖西地委斑竹畈驻地三处遗址;依托以上革命文物和遗址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帮助羊河村销售茶叶400多斤,冬桃500多斤,实现销售收入5万多元。委员们积极献智出力,助推“五大振兴”加速度。

四、弘扬“皖母文化”美德,强治理向善美、增动能

挖掘、传承、弘扬以古皖国横河村陶灵瑛为原型的皖母文化,通过“六个一”举措(“一会”:岳西母亲文化传承研究会、“一课”:每月讲一课母亲文化、“一戏”:自编自导自演歌颂母亲的戏剧、“一歌”:编辑朗朗上口的新诗歌、“一书”:编制以母亲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宣传画册、“一校”:实施母亲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慈孝仁爱,勤劳守信”引导社会向善向美。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展“母亲文化大讲堂”活动5次,组织歌颂母亲节目演出6次,工作室还联合来榜镇辅导小学打造“厚德立校修身尚志,播撒母爱传承孝忠”品牌,被安庆市教体局授予“安庆市母爱文化特色学校”,为我镇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为乡风文明添羽翼。

(储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