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党媒云 | 乡镇融> 青草镇
青草镇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教育质量
来源:琚飞 2023-08-07 15:30:55 责编:喻寒松 夏朝阳 实习编辑 孔欣然

6月集体教育

近年以来,桐城市青草镇以规范化与制度化建设为根本,用“三个突出”努力提升社区矫正监管教育质量和效果。

严把“入门关”,入矫接收突出一个“严”字,严格调查流程,规范评估程序。在接到市司法局转发的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单位评估委托书后,青草司法所根据回避及双人办案原则要求,安排两名工作人员组成调查小组,通过到待评估对象所在村(社区、单位)进行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详细了解被调查对象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和主要社会关系、平时表现、邻里关系、工作收入情况、群众对其评价、有无劣迹前科和行为恶习等,确保调查情况全面翔实、真实可靠,根据走访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充分论证,评估拟矫正对象社会危险性和再犯罪可能性,就其是否适用社区矫正提出建议,形成调查评估意见书。

严查档案资料,确保信息无误。在接到矫正对象社区矫正执行通知书等入矫相关材料后,司法所工作人员仔细审核矫正对象基本信息表、刑事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等材料,并及时联系其所在村(社区、单位)工作人员,认真核对相关资料,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严肃宣告仪式,入矫仪式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矫正对象所在村帮扶干部、监督人组成的矫正小组及矫正对象本人共同参加;宣告仪式上,司法所负责人向矫正对象宣读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告知其矫正期限及应该遵守的社区矫正相关管理规定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并要求矫正对象签署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等。

6.14陶驿村朱某某评估

筑牢“防火墙”,矫正管理突出一个“精”字。精准矫治,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青草镇通过分析矫正对象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犯罪成因等,因人施策,为其制定针对性、差异化的矫正措施,同时明确各矫正小组成员职责分工,落实监管教育帮扶责任;精细管理,运用创新性监管措施,通过安徽省社区矫正智能管理平台及“矫务通”APP每天对矫正对象进行定位监管信息化核查,开展电话、微信双排查;要求社区矫正对象每天通过“在矫通”APP进行人脸识别签到,每周一通过微信群报告上周思想动态及工作学习情况,每个月集中来司法所参加一次集体教育学习并提交月度书面报告,每个季度参加一次公益性劳动。

青草司法所还通过不定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电话通讯、位置共享、微信视频抽查等方式,确保其人机不分离、活动不越界。青草镇总面积170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0个行政村,总人口7.4万余人,面对地域广、人口多、情况杂等众多现实难题,青草司法所工作人员每月与在册矫正对象见面核查一次,每季度上门走访一次,269105公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而是青草司法所工作人员几十年来翻山越岭走访过的路程,更是他们用真心、用真情、用真意帮所有社区矫正对象铺就的一条向上向善之路。

7.13公益劳动

铺就“向阳路”,解矫帮扶突出一个“暖”字。暖在仪式,解矫宣告仪式上,青草司法所工作人员会向矫正对象宣读《解除社区矫正宣告书》,发放《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依法解除社区矫正;暖在言语,“解矫”不等于“脱管”,解矫仪式结束后,青草司法所工作人员会对解矫对象进行谈心谈话,对其进行再教育和再鼓励,并将其转入安置帮教,签订安置帮教责任书,建立安置帮教档案,确保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无缝对接;暖在人心,对于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行动不便的解矫对象,青草司法所会根据实际情况如实上报市司法局,经批准同意后,安排工作人员主动上门为其举行解矫仪式,同时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解矫后针对性的工作学习建议,并主动对接劳动就业、民政、妇联等部门为其提供就业咨询、资金扶持等帮助。

6.15高山村评估

据统计,2023年以来,桐城市青草镇共计接收入矫对象19人,解除矫正对象13人。截至目前,青草镇在册矫正对象共计30人,无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事件发生。(琚飞)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