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民俗文化有人演、有人看,将家乡的民俗文化发扬传承。”近日,71岁的老党员吕贵宝,谈起自己的心中的信念,眼中仍饱含如同少年的热情与执着。
吕贵宝,郎溪县梅渚镇定埠村人,中共党员,2017年评为“感动宣城”十佳人物、4月“宣城好人”,2019年荣获郎溪县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人选”,2020年荣获郎溪县“十佳重点优抚对象”,2011年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小锣鼓”、“小马灯”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荣获郎溪县第三期“百姓评百奖”文化传承奖。
吕贵宝同志从小在家务农,家庭条件不好的他在1969年毅然选择了参军,1975年退伍,脱下戎装后,他军人本色不改,把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带到退役后的工作生活中,自2004年从定埠村委会书记离任以后,便为当地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奉献着力量。当谈起是什么让他继续坚持下去时吕贵宝说:“每当我遇到困难和瓶颈时,总能想起班长讲的一句话,只要选择正确了,你要不抛弃,不放弃,坚持自己的选择,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今年71岁的吕贵宝是定埠村大小锣鼓表演的行家里手,从小随舅舅学习小马灯和大小锣鼓的演奏。经过40多年的练习和表演,他技艺精湛,精通小马灯、大小锣鼓的全部表演及演奏。在当地政府支持和吕贵宝同志的努力下,大小锣鼓、小马灯成功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那以后,吕贵宝更加注重拓展大小锣鼓、小马灯的传承工作,从本村和周边村落中精心挑选爱好者,传授技艺,同时他们还结合小马灯的表演,让锣鼓活跃在舞台上,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文化“大餐”。
早在70年代,吕贵宝同志就开始着手恢复重建“降福会”,并筹资买下三间民房做活动室。在他开始组织收集降福会资料的时候,村里只有几十位当年参演过降福会的老人,记得出演的项目和内容。“最担心的就是祖辈留下的东西会丢掉,我们得把它传下去啊!”这也成了大伙的共同心愿,大家开始一点点地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最终将“降福会”重现在世人面前,并也成功获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0年代,吕贵宝同志又开始筹建“民俗文化村”,在筹资建设中,他率先出资,投入了大量时间和心血。“我做这些事,就是希望让降福会这样的民俗文化留下根脉,把祖先的好东西传下去。”
他希望通过展现本地优秀民俗文化,让民俗文化发展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旅游产业作出贡献的同时,时刻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在疫情暴发的时候,他义无反顾投入抗击疫情的战争之中,街道巡逻、核酸检测、卡口值班都有他的身影。防汛抗旱、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更有着他的身影。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我必须要起带头作用作表率,为村里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吕贵宝同志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不退色、退役不退志”的铮铮誓言。(丁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