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梁园镇紧扣“矛盾就地化解不上交”这一主线,积极探索“党建+信访”工作机制,探索推进新时代梁园版“枫桥经验”,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为平安梁园、法治梁园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三条线、一把尺”,上好基层访情“最早一堂课”
重心下移,强化“一线履职”。积极探索“党建+信访”工作机制,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压紧各方责任,抓实初信初访,真正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变成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全过程。一是带头接访。制定接访时间表,梁园镇党政主要领导带头,班子成员每天轮流在信访大厅接待来访群众,积极推动信访积案矛盾的解决。二是主动约访。针对重难点信访件,安排专人主动约访开展座谈,切实增强接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深入走访。结合“六情”工作法,积极开展党政领导班子“带案”下访,在走访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针对一些信访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带头实地调查、现场办公,与上访群众加强沟通、充分协商、达成共识,实打实解决问题。
源头治理,筑牢“一线防控”。强化普法宣传,以宣传活动为契机,邀请法律顾问深入机关、社区、企业等,开展普法宣传。通过面对面解答的形式,引导群众合理表达诉求,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努力营造群众依法信访、依法维权的良好氛围。搭建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在全镇17个社区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为民工作室,构建信访工作网格。17名社区书记及 109名“两委”干部包保属地信访事项化解,村民组内234个网格员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及时排查消除隐患。同时积极挖掘本地人才资源,聘用“五老”“乡贤”等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等,健全“共建共治共享”多元矛盾化解新机制,破除“就信访抓信访,就党建抓党建”的惯性思维,初步形成“民事民办、民事民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压实责任,确保“一线化解”。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每月一考核一调度,将信访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坚持“靶向施策”,对于重点信访事项,明确1名包保领导,成立1个调查小组,制定1套调处方案,通过举办“信访听证会”等方式,以“一把尺”的标准做实阳光服务,深入化解信访难题,提高矛盾纠纷调解质量。
构建“三领域、一中心”,绘制问题处理 “最大同心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闭环管理”。积极推动“党建+信访”工作机制落地落实,对群众反映的重点信访问题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依法依规、将心比心做好接访下访工作。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信访存量、遏制信访增量。
坚持“控增减存”和依法分类处理,延伸“三大领域”。依法分类处理信访问题,构建“初信初访”“建设征拆”“信访积案”三大重点领域事项化解。一是重视初信初访,突出源头排查化解,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于事项复杂的初信初访问题,研判问题性质和涉及范围,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组织牵头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联合开展协调工作,制定化解方案,科学控增量。二是构建征地拆迁邻域多元化解纠纷体系。努力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体系。三是突出积案化解攻坚,有效减少信访存量。紧盯信访积案,每月召开信访工作调度会,落实包保、责任到人,精准发力、跟踪督办、全方位推进化解,促进信访积案“清仓见底”,有效减存量。
秉承“三到位、一处理”,打通矛盾化解 “最后一公里”
打造“一站式窗口”,架起干群“连心桥”。以优化镇信访中心为前沿阵地,打造了“协调服务、政策服务、帮扶服务”一站式服务窗口为目标,提升信访服务质量。通过畅通群众诉求通道,耐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诉求,做好信访登记工作,以文明、高效、优质的信访服务对待每一位来访群众。
坚持“常态化接访”,躬身为民“解疙瘩”。不断完善领导接待日和带案下访制度,班子成员落实包保责任,轮流参与信访工作坐班值班,带案下访,通过直面问题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营造 “无需访、不用访和最多访一次” 的信访生态。
落实“信访听证会”,强力攻坚“老大难”。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召开“信访听证会”,让反映人、被反映人、监督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多方参与,消除上访人思想顾虑。通过释法明理,举证质证,实现职能部门和来访群众之间的相互监督,保障群众的合理“表达权”,形成“听证评议+疑难案件化解”新模式,为信访群众和责任单位搭建沟通新平台,为缓解矛盾、息诉罢访找到突破口,尽可能减少资源浪费,提升属地矛盾纠纷吸附和化解能力。(杨尚京 王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