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滁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滁州市关于推进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深、广、活、实”上下功夫,全面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以法律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法治滁州、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品牌打造,在“深”字上下功夫。培树优秀律师事务所品牌,鼓励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在滁设立分所,打造在专业领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化律师事务所。优化公证服务管理,分级打造品牌公证机构和特色公证业务,增加服务供给,公证办证总量与每10万人办理公证数进入全省前列。健全仲裁管理监督机制,拓展服务新领域,提升服务对外型经济水平。把好司法鉴定机构申报设立“准入关”,打造在全省有竞争力的综合性司法鉴定机构。
抓普惠民生,在“广”字上下功夫。统筹配置城乡法律服务资源,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服务一体化发展。县(市、区)、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率和达标率达100%。推动“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推广应用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提高公共法律信息化水平。鼓励中心城区法律服务资源向产业园区延伸,常态化组织法律服务团为企开展专项法律服务,满足园区企业和群众的现实需求。2023年以来,全市已组建19个律师服务团,实地走访企业597家,开展法治宣传服务活动249场次,提出法律意见建议795条。今年1至7月份,全市法律援助办案5180件,完成全年案件目标任务的78.7%;公证办件18480件,同比增长167.9%;司法鉴定办件2325件,同比增长31.3%。
抓人才引育,在“活”字上下功夫。贯彻落实滁州市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招引高端法律服务人才落地滁州。定期举办名优律师培训班,加大涉外、知识产权等法律紧缺人才培养,组织知识产权领域专业律师为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出台《支持律师行业发展的若干举措》,加强律师队伍建设,提升律师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仲裁机构与商会、行业协会合作机制,打造业务专精的仲裁员队伍。加强区域法治协同合作,与上海市杨浦区、南京市、杭州市、苏州市法治工作机构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互访、联络和共建机制,全面加强与沪苏浙先进地区在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建设、法治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联动,实现专业互补。
抓政策扶持,在“实”字上下功夫。加大市级层面政策与县(市、区)属地政策的对接适用,给予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更大的政策支持。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建立常态化听取律师意见机制。发挥律师协会维权中心作用,畅通权利救济渠道,进一步发挥律师维权快速联动机制作用。探索建立法律服务市场稽查制度,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从事法律服务的机构和个人,加大法律服务市场稽查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法律服务市场环境。(滁州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