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护铜陵人的“姜”式风味儿
来源:佟婧、李倩彤 2023-09-25 19:12:47 责编:聂静洁

独属于铜陵人的一抹秋日记忆——白姜,是古铜都最具特色的农业资源“金名片”。目前,铜陵白姜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文本已经过粮农组织专家评审通过,申遗获得重大进展。

近日,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以铜陵白姜秋季上市及申遗取得重要进展为契机,要求部门协动,上下联动,内外互动,主动为地理标志产品提供司法服务,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加强平安建设,把司法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儿上。

深入一线转能效

走出大院,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方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铜陵中院平安办工作人员先后前往义安区天门镇、郊区大院村两处白姜重要产地进行实地调研。

9月12日,铜陵中院平安办走访天门镇司法所,对姜企姜农的生产经营、“白姜”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调研。由于今年风调雨顺,气候适宜,铜陵白姜迎来大丰收,司法所朱所长向工作人员介绍:铜陵白姜品质较外地姜来说品质更优,口感更佳,当地有不少企业在经营白姜产业,但在法治层面上,还需要以商标法的科普和保护提供坚强的司法保护。

9月13日一早,铜陵中院平安办一行冒雨赶赴大院村,大院村村委书记在介绍完大院白姜今年产收情况及产业未来发展规划后,带领大家参观了一处白姜种植专业合作社,姜农正忙着进行白姜清洗、去皮、腌制、贴标等工序,“常有外地生姜冒充大院生姜贩卖,以次充好”。外地姜涌入铜陵市场,“傍品牌”“搭便车”以远低于本地姜的平均售价销售已然是姜农们最为头疼的问题。

“要想让姜农姜企把铜陵白姜这个‘金饭碗’牢牢端在手里,我们要把工作向社会延伸,做实‘抓前端、治未病’,通过能动履职,促进社会治理、完善行为规则、推动法治意识养成。”铜陵中院平安办工作人员说。

调研结束后,铜陵中院平安办立即制定法护姜农活动方案,联系义安区、郊区两家县区法院,共同与天门镇司法所、大院村基层组织落实活动人员场地。同时,邀请民三庭法官为姜农、姜企“量身定制”知识产权法治宣传手册,用法治护航“铜陵白姜”这一“国货”品牌。

姜香馥郁解民忧

9月15日下午,铜陵中院平安办、民三庭、民二庭与义安区法院一起,在天门镇司法所的带领下“上门问诊”铜陵南门姜业专业合作社,与铜陵白姜协会副会长兼合作社负责人展开交流座谈。

合作社负责人打开话匣子,说起自己一手创立商标品牌的过程。合作社经过自创品牌、白姜培育、销售推广,白姜品牌目前已在业内形成一定的品牌认可度。期间有企业看中其白姜品牌影响力,曾想要以10万元买断该注册商标,被合作社果断拒绝。倾听完合作社负责人的法律需求后,由民三庭和义安区法院法官共同组成的知识产权法律咨询服务团就生产制作生姜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与专利技术进行选择、铜陵白姜整体作为地理标志保护等内容与章会长进行交流。

座谈结束后,合作社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了白姜文化馆以及合作社白姜种植基地。在这片丰收的土地上,法官们深耕法治沃土,将法律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专门就其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法律风险、注意事项等内容,再次向合作社负责人、种姜大户进行释法答疑,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诉讼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治摊位暖人心

9月19日,在郊区大院村移风易俗示范点举办的移风易俗文艺展演活动现场,铜陵中院平安办、民二庭、民三庭、刑庭以及郊区法院组成的“法护平安,共创‘姜’来”主题法治宣传队的“法治摊位”热闹开张。法治手册、法治纸巾、法治团扇……宣传队干警为活动现场的群众准备了干货满满的“法治大礼包”,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互动,一时间“法治摊位”人头攒动。

宣传队干警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各自庭室的相关法律知识,聚焦与居民生活生产紧密相关的法律问题,围绕知识产权、电信诈骗等领域展开宣传书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活动现场的姜农以及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共鸣。白姜品尝区内,法院干警为前来品尝铜陵白姜的群众、工作人员以及姜商讲解铜陵白姜整体作为地理标志保护相关法律知识,为推进白姜产业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问需于企谋发展

“您好,我们正在开展‘法护平安,共创姜来’司法保护行动,企业有任何需要提供法律帮助的,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根据《关于建立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企业司法需求快速响应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铜陵中院主动联系企业,问需于企,积极为网络售姜新赛道提供法律服务,力求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发展难题,共商共谋共促企业高质量发展。

姜味与法韵交融,铜陵法院通过“法助姜农”活动贯彻能动司法理念,通过创新“双提升”工作路径不断延伸平安建设“触角”,为维护群众和企业合法权益做出生动实践。同时,此次活动也是铜陵中院第三党支部探索平安建设党建子品牌开展“审判+护航”行动的有效探索路径。今后工作中,铜陵法院人将结合自身实际落实好主题教育各项要求,把主题教育成效落实到司法审判工作中,为以司法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成绩。(佟婧、李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