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法院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来源:蒙城政法 2023-11-07 09:38:47 责编:费伟

近年来,蒙城县人民法院坚持“诉源端”治未病、“诉前端”促化解、“诉讼端”重事了,全力将人民法庭打造成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桥头堡”。蒙城法院双涧法庭获评全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相关做法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报道。

融入基层社会“共治圈”,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党委牵引化早。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充分融入“5+N”工作机制(乡镇综治中心+法庭+派出所+信访办+司法所+属事属地主体),将涉土地权属、征地拆迁、信访隐患等易引发案(事)件的矛盾纠纷纳入党委政府联席会议,每周会商研究解决,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推动将无讼村(社区)创建和“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激发就地解纷能动性,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今年以来,一审民事新收案件同比下降2.42%,全县“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4.07‱。端口前移化小。以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为载体,精准对接、有效链接全县镇(村)综治中心、法律服务所等39家基层治理单位,在线集约乡镇、村(社区)干部、网格员、“片长组长邻长”等解纷力量,推动“三进”工作落地见效。司法建议化无。基层涉婚约彩礼、未成年人类案高发,背后多为社会治理问题。蒙城法院深刻剖析案件发生“病灶”,以高质量司法建议从源头靶向“去疴”,实现治本之道。今年7月,《人民法院报》以《撑起法治晴空 护佑乡村儿童》为题,头版报道蒙城司法建议工作。

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提升诉前调解质效。平台“搭起来”。与县人社局、卫健委等14家职能部门搭建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14家专业化调解组织,对133名特邀调解员实行竞争“赛马”考核,促使调解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今年以来,累计诉前委派调解结案6318件,调解成功5412件,调解成功率85.66%。机构“建起来”。扩大法庭服务半径,2022年在10个未设立基层法庭的乡镇实现诉讼服务点(法官联络室)全覆盖,建立“法官+法官助理+驻点调解员”团队,法官(助理)每周驻点指导调解员开展工作,今年以来共结案664件,化解616件,诉前调解成功率92.77%。网格“融起来”。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官”工作模式,法庭干警全部入网格,通过微信群与属地村(社区)双向收集、排查、推送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针对矛盾纠纷复杂程度,分别用黑、黄、红三色标注,依托村干部说“理”、乡贤讲“情”、法官释“法”,推动纠纷实质性化解。

走进乡村群众“生活圈”,力促“案结事了人和”。村居法庭每周见。按照市中院统一部署,法庭工作时间轴由固定的“5”延展至灵活的“7”,变“坐堂问案”为“主动出诊”,每周开展法律咨询、诉调对接、发放解纷明白卡等活动,在傍晚时分开展“昏约邻里”矛盾排查化解,实现农民劳作和法庭服务“两不误”,累计覆盖村居124个,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119场次,调解纠纷及化解信访案件129件。以案释法在家门。选取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相邻关系、养老诈骗等基层多发案件,深入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开展巡回审判,厚植“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沃土。在巡回审理一起涉68岁老人赡养纠纷案时,将庭审地点设在当事人儿时共同生活的老屋前,法官融入法理情,四名子女触景生情,现场达成赡养协议,旁听群众也深受触动,“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充分显现。多端联动防衍生。建立“立审调执”协调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诉前保全、全流程调解、判后督促履行等方式,促使当庭调解、当庭审判、当庭履行。今年以来,调解率,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一审民事新收案件同比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蒙城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