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合肥蜀山法院干警在全省法院主题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来源:黄雪婷 2023-11-09 19:06:02 责编:聂静洁

11月3日,“学思想·树理念·见行动”全省法院主题征文获奖名单揭晓。其中,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干警李琪撰写的《答好关键“三问”,奋力书写审判工作现代化高分卷》一文荣获一等奖。

答好关键“三问”

奋力书写审判工作现代化高分卷

李琪

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树起了法治中国建设新的里程碑。“十一个坚持”犹如巍巍灯塔,指引着蜀山法院闯急流、涉险滩、破藩篱。新征程上,面对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新问题,如何蓄积起促公正、提效率的强劲动力?这就需要广大干警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担当,在“更新司法理念、转变司法作风、提升司法能力”这三道必答题中,答好关键“三问”,谱写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法院工作新篇章。

坚持能动司法,以新理念燃亮新征程。理念一新天地宽,7月全国大法官研讨班提出审判理念现代化的根本是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自觉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而如何融得进、怎样融得好,成了第一道必答题,蜀山法院全体干警用“三问”交上了这份答卷。一是问问自己有没有“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面对抗拒、逃避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要看到他们影响的不仅是个案的办结和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根基。如果不以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势必出现大规模的信任危机,影响群众的日常经济生活、民营企业的健康运营,甚至危害蜀山区的全区形象和发展大局。为此,执行干警一方面顶着严寒酷暑,多次开展“江淮风暴”惠民暖企集中执行行动,与当事人一对一面对面释法明理,另一方面,在各大人流密集的商业广场公开曝光“老赖”并循环播放,软硬兼施多管齐下化解执行难,用耐心和魄力赢得申请人的交口称赞。二是问问自己有没有“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边”。习近平总书记常说,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和鲜明特色,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一个案件,对法官来说或许只是再寻常不过的工作日常,对当事人来说却可能是一生中唯一一次“打官司”的经历。正因如此,法官办公室常常到了深夜依旧灯火通明;执行干警会为了一条新的财产线索,不辞辛苦奔波千里。把小案当大案办,以小细节展现大担当,这一切只因“群众利益无小事”这不变的初心。三是问问自己有没有积极能动司法。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司法工作如果仅仅依靠文本法照本宣科,只关心进入诉讼阶段的个案,不思考类案成因,不关心诉源治理,就难以作出符合人民群众“内心法”的判决,更难以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那么,如何在审执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蜀山法院的干警们为了让司法更好地护航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法院干警访千企,依法用心解难题”活动,深入一线开展座谈会,倾听心声、听取建议,不仅菜单式答疑解惑,更主动把脉问诊,将涉企纠纷化解在源头,为能动司法写下了生动注脚。    

坚持刀刃向内,以新作风砥砺新征程。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是重要保障。对法院而言,司法作风不仅仅关乎自身的发展,更关乎法院形象和司法公信力,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受,意义深远重大。如何转变司法作风俨然成为全院上下的第二道必答题,作为一名普通干警,需要明确的是作风建设不仅仅在于严守底线、廉洁办案,更在于修补看似不起眼的瑕疵,做到每日“三省三问”。一是问问自己有没有管住小节。牢记“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从小节上注意自我约束,严格遵守院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将如实填报“三个规定”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做到有问必录、应报尽报。有些问题,例如和群众说话态度不好、裁判文书有错字、领导交办的事项处理不及时等,单看都是小瑕疵,不痛不痒无伤大雅,危害等级似乎远远低于司法腐败这些违法行为,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旦放任自流就会直接影响队伍形象,严重损害群众对司法的信任,有的甚至成为久访不息的根本原因。二是问问自己有没有守住底线。法院人的底线应当是廉洁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和人性底线。不论身为书记员、法官助理、法官还是司法行政人员,都要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重实干求实效,专注解决每个当事人的诉求,将案件的质量、效率、效果放在心尖上,让每一个案件、每一份裁判诠释公平正义,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新需求。三是问问自己有没有耐住孤独。孤独既是对干警的要求,也是对干警的保护。试想一下,如果干警一天到晚呼朋唤友、胡捧海吹,就必然会受到“人情”“面子”等因素的干扰,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破坏的是司法公信力。事实上,法院干警看似“孤独”,却从不“孤单”,我们办理的案件是很多人、很多家庭沉甸甸的人生,在严肃办案的同时,也是在努力播撒爱和温暖。相反,如若一味清闲、裹足不前、无所建树,才会心灰意冷、度日如年。   

坚持深度学习,以新能力奋进新征程。司法能力是实现公正司法的前提,干警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法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作为新时代法院青年,执法办案的工作方法,摆在首位的就是“学习”。怎样学深悟透入脑入心,用过硬的本领将“促公正、提效率”的目标落到实处,成了第三道必答题。一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法院既是国家审判机关,也是在党的领导下,肩负国家职责使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政治机关。因此法院干警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积极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工作中做到情法理结合,以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目标追求。二要问问自己有没有树牢终身学习理念。如今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而法律是相对滞后的,如何妥善适法也需要不断学习。同时,法律、司法解释也在不断更新,不跟上步伐,将难以作出适当的裁判。因此,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心中要有对精益求精的更高追求。三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向实践经验学习。很多事情在书本上是难以找到答案的,这时候就要向实践学、向典型模范学、向老同志和办案能手学,学业务、学技能、学做人,主动与表现优秀的同志在思想上对齐、在作风上对照、在行动上对标,始终保持勤学好问、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工作激情。    

“党和国家事业推进到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从来不是一句口号,需要全体干警答好关键“三问”,不断更新司法理念、转变司法作风、提升司法能力,用审判工作现代化高分卷厚植党的执政根基,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一步步把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美好愿景变为美丽风景,共谱人民法院事业更新、更美的时代华章。

荣誉催人奋进,还需加倍努力。今后,蜀山法院将继续坚持调查研究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以打造优秀论文、精品案例等方式为抓手,鼓励引导干警勤学善思、练好“提笔能写”的基本功,全方位实现调研成果转化,助力提升办案效果、激励履职担当、树立良好形象。(黄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