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国市南山街道坚持践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深做实“握手言和”调解机制,以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要平台,不断完善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政策咨询等基本服务功能,通过依靠和发动本地群众,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筑牢“平安南山”。
民有所呼“听得到”。“段书记,这房子可怎么能住哦,下雨天刮起大风,树枝总是把屋顶的瓦片扫落掉下来,还有那树枝要是被大风刮断砸在房子上,是要出人命的哦!”高村村洪流组村民李某某反映,自家住房与邻居高某某住房交界处,因高父在世时培养了4棵树苗至今已有40余年,现已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一方面树叶堆积屋顶已严重影响到房屋的排水功能,另一方面每当雷雨天气,由于树木过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已经严重影响到周边村民的生活。李某某在同邻居协商无果的情况下,来到高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寻求帮助,调解委员会的同志给予了热情接待,并承诺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群众事,无小事。这样的邻里纠纷时有发生,貌似简单的小事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矛盾激化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近年来,高村村充分发挥村民组长、五老成员、妇女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村内发生的矛盾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把群众诉求收集反馈上来。仅今年上半年,全村就采集事项10余件。同时,以帮扶走访为契机,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活动,由联村干部、村干部全面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多举措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
群众诉求“办得好”。“我也不是没事找他家麻烦,这四棵树太大了,对我家造成的影响很大,现在希望他把树砍掉。”李某某态度坚定地说道。高村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到现场勘察后,并向其他村民和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调解人员针对李某某提出的问题征询高某某的意见,高某某表示“我同意砍树,但是我不出钱!总不能又砍我的树,还要我自己出钱吧!”受大树影响的另一邻居彭某某说:“树是你家的,现在对我们造成隐患,理应由你出钱把砍掉,怎么我们是受害人,还让我们出钱呢?”一时之间,三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调解工作陷入僵局。
为更好地解决此事,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人员多次上门与三位当事人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于8月17日组织三方在村委会进行第一轮友好协商。
“第一,大家都是奔着把树砍掉,把事解决而来的,大家心平气和地谈。第二,对高某某来说,树是你家的,确实对别人造成严重的影响,一旦出事,你要负主要责任的。第三,对李某某和彭某某来说,树木这么多年了,有坏处也有益处,不能完全说是受害人,况且现在如果能一次性解决的话,你们也算是受益人,大家的诉求一致,各退一步,心平气和把事解决最重要。”调解人员耐心开导,但是三方对于责任划分和砍伐费用问题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本着不放弃原则,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邀请司法所、法律顾问、村网格员以及当事人进行调解,既从法律层面为三方普及法律知识,又从睦邻的角度劝导三方相互理解。最终在9月15日,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四轮友好协商,三方分摊4000元砍树费用,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
在高村,以“握手言和”人民调解室为代表的基层解纷机构以邻里情为纽带,全天候为群众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政策咨询、信访代理等服务,让群众随时可以得到家一样的帮助。从事调解矛盾工作多年,高村村党总支书记段相洋总结了一套三步工作法——拉家常、讲政策、双沟通。靠着这套工作法,人民调解员们把接待来访群众的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过程,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就解决问题,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小、化解在早。
调解机制“管得远”,经过村委会工作人员及当事人的多方寻找,并请砍伐专业人员现场查看敲定方案。10月24日,树木砍伐完工。
“感谢你们的帮助,为了我们的事跑了这么多趟,开会也开了好几次,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看着事情解决了,我这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李某某高兴地来到村委会,亲切地握着段书记的手说。
在生活中,邻里纠纷往往都是家长里短的小事,由于人们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不够,相互之间缺乏谅解礼让而引起的矛盾问题。自段相洋担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以来,先后主持或参与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7起,解决了各种邻里纠纷,化解了乡邻间的一个个“疙瘩”。
小调解促进大稳定。今年以来,南山街道持续深入践行“枫桥经验”,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平台作用,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增强党员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发扬“以和为贵”“握手言和”文明新风,有效规范居民的日常行为,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新突破,共同营造和谐和美和顺和鸣的社会环境。(刘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