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6月在全国率先推行“林长制”改革以来,旌德县蔡家桥镇华川村的这片山林越发充满活力。经过多年增绿、护绿、管绿之后,华川村“林长制”改革正在向用绿、活绿上转变,并展示出强大发展后劲:2023年,依靠发展山林经济,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
从曾经掠夺式的“靠山吃山”,到如今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华川村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改革和实践之路。
贫困户“变身”护林员
冬日的华川村,伏卧在群山怀抱中,安祥而宁静。极目四望,覆盖着大片茂密森林的山峦,深黄浅绿,秋色斑斓,如同连绵画卷。林间空地上,油茶园、白茶园进入冬管期,茶农分散在山林间,开展修枝、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管护工作。
11月22日上午,华川村生态护林员孙业贵穿上工作服,带上砍刀、电喇叭和水壶,踏上了一天两趟、一次三个多小时的巡山路。
“现在是冬天天气很干,最重要的事就是防火,像路边的枯草,遇到火星就着。”巡山路上,孙业贵向安徽党媒云记者介绍着日常工作,其中包括做好巡山记录、监测树林病虫害情况、防火防盗伐、向村民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护林知识等。
冬天的山里,四寂无人,鸟鸣声不时从林子深处传来,孙业贵停下侧耳听听:“这是红嘴喜鹊在叫。”
生态护林员孙业贵正在巡山
路过一片松林,他停下来用手去挖一棵树根部的泥土。“这土有点松,底下可能有白蚁。”他掏出手机对准树根拍下照片,准备带回去报告给林长。
今年60岁的孙业贵,原先是村里的贫困户,没有成家,无儿无女,家里只有两亩薄田,加上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日子过得特别艰难。2017年,华川村推行“林长制”改革,孙业贵成了“拿固定工资”的生态护林员。
华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宏明介绍,推行“林长制”改革那一年,也是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之年。“为了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我们在选拔护林员时,重点考虑贫困人员,经过全体村员投票,村里有6个贫困人员当选。”他说。
成为护林员后,孙业贵每个月有1000多元固定收入。他将两亩地流转出去,每年还能拿到800元左右的租金。这样的好事,是他以前“想也不敢想”的。
王宏明是华川村3位林长之一,巡山防护也是他的重要工作。华川村的山林管护面积有2.1万多亩,划成阳子坞、华子山和毛山3个片区,他和另外两位林长叶明辉、周云长各负责一片。手机里的“林掌”App,能清晰记录每次巡山的里程、轨迹,他打开最近一次的轨迹:“看,这一次花了3个半小时,走了将近10里……”
在推行“林长制”后的这6年,没人知道护林员们一共用脚步丈量了多长的山路,但是在爱山护山这条路上,华川村已经走了整整半个多世纪。
几代人接续“护绿”
2017年6月,旌德县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而华川村,因为长期先行一步探索林业改革,成为“全国林长制改革策源地”。
华川村的“先行一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期。
1952年,华川村发行林权股票,入股人在政府指导下进行造林、抚育、保护等工作;1964年,华川村制定村林业生产和管护制度,初步构建林长制管理雏形;1972年,华川村大办社队林场,共造林1800多亩;从1983年到2004年,华川村先后实施部省联营丰产林、世行项目造林、林业二创、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项目,通过经营大户承包流转村民组和部分村民的山场完成造林5500余亩;2007年开始,华川村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发放林权证书336本;2013到2015年,华川村鼓励提倡大户承包造林、集体和大户经营国有林地、工商资本投资经营、专业合作社经营等。同时,制定村“两委”干部分片包山制度,明确护林、防火、造林、管理等责任,当时称为片长、山长,就是履行了现在林长的职责。
在这些有迹可循的时间脉络之下,包含着华川村几代人对山林的感情。
周云长正在整理爷爷留下的资料
现任林长周云长印象中最深的,就是爷爷周锦山对山林保护的那种“执念”:“爷爷当了多年的村主任,那时村里人想上山砍一棵树,他坚决不答应。有天晚上,有人上山偷偷砍树,准备用来盖房子,爷爷听到后,连夜上山把他逮到交给村里处理。回家后,我奶奶骂他,说他是‘老棺材’,为了一棵树,要把村里人都得罪光了。”
还有一次,周云长兄弟3人去村子对面山上砍了一担柴火,回家后被爷爷堵在门口。“他气得脸都变了色,狠狠骂了我们一顿,然后让我们把柴火挑给一家五保户。”周云长回忆说。
但正是在周锦山任上,他领着村里的干部和村民们,自己育苗、开荒种树、建林场、制定护林制度……周云长直到现在还保留着爷爷当初的工作日记,他从那些事无巨细的记录中看到了祖辈对大山、对村子的感情,“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心一意在为村民做好事。”
王宏明回忆说,周锦山在任时,村里就制定了护林公约,“怎么造林、怎么护林、如何产生经济效益,讲得都很清楚,这其实就是我们后来实行‘林长制’的基础。”
多年以后,周云长接下爷爷未竟的事业,担任起华川村林长,将大半辈子心血倾注在这片山林中。而在两三代人的努力下,这个小山村周围山上的树越来越多,林子越来越茂密,山也越来越绿。
从把山“吃穷”到把山“养绿”
华川村人常说“靠山吃山”,但是怎么个“吃”法,以前和现在截然不同。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整个华川村加起来有十几条猎枪,上山打猎卖钱,是村民们向大山“讨口饭吃”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有次,一个盗猎的村民打到一只羚羊,被周云长他们堵了个正着。大家上前一看,母羚羊肚子里竟然还怀着一只小羚羊,周云长的心一下子揪起来,觉得“太残忍了”。
类似这种掠夺性的“吃法”,还有滥砍乱伐。周云长当上护林员后,就曾多次遇到过上山偷砍树木的事,“村里人盖房子、给老人做寿材,甚至家里烧锅做饭,都需要木头,他们就上山砍,后来封山育林了,他们就半夜偷偷上山。”
滥砍滥伐最严重的时候,周云长和另一位护林员张邦和守在鸦鹊山口的两个护林棚里,整夜支着耳朵,“有一天晚上,我正在护林棚外察看,突然听到张邦和在远处喊我,说有人偷树,我打着手电筒追上去,就看到三四个黑影在前面跑,眼看就要追上了,那几个人把树扔下来跑了,我们没抓到人,但把树追回来了。”
清晨的华川村一角
在王宏明记忆中,开满映山红的鸦鹊山美得很。他同样经历过“眼看映山红越来越少”的苦涩年代,“村民们偷挖运出去卖钱,连根挖、成片挖,几年下来,映山红就开得稀稀拉拉的了。”
“靠山吃山”的华川村人,不但自己没有吃饱,反而把山吃得越来越“穷”。而华川村多年的林长制探索和实践,正是要彻底改变这种“吃法”,他们通过“护绿”“增绿”“管绿”等措施,逐步实现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王宏明说:“护绿方面,我们将推行林长制纳入村规民约,明确规定‘严禁带火种进山,不准焚烧秸秆,文明祭祀;严禁捕杀、药杀野生动物和乱挖野生植物。’通过一系列措施,稳步推行林长制生活化、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增绿方面,广大村民参与,家家户户植树、种草、栽花,不让黄土见天。管绿方面,严格按照年度森林采伐限额进行采伐,并做好采伐后的跟踪管理,完成全村天然林落界分户及停止商业性采伐协议的签订,同时全面落实林业有害生物目标管理,对全村11株古树名木进行挂牌,制定保护方案并完成保护措施。
随着责任明确、制度健全、问效追责的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华川村曾经被吃“穷”的山,也恢复了往昔的风采。周云长最明显的感觉是,山上的动物越来越多,有麂子、野猪、梅花鹿,“我曾亲眼看到一只梅花鹿走下山,跑到村边的池塘附近,和黄牛一起吃草。”王宏明最开心的是:“每年春天,手机里又能拍到映山红开满山野的美景,特别壮观。”
“美丽乡村”迈步而来
11月23日,叶明辉领着村民忙着给油茶树修枝打杈,“把茶树中间的枝桠剪掉,这样能让它透气,长得更壮实。”
2013年,叶明辉流转了245亩山林地开始种植油茶,经过10年发展,面积已经扩大到1800多亩,在茶场里固定务工的村民达15人。
最初种油茶时,有不少村民好奇又怀疑:这种的是啥,真的能挣到钱?叶明辉就给大家科普:这是油茶树,结出来的油茶籽能榨油,价格比进口的橄榄油还高;油茶不生虫,不需要花钱打农药,壳剥下来后还能再利用,是上好的有机肥。
有村民愿意跟着种,叶明辉就手把手地教。栽多大的茶树苗,栽多深,留多少间距,树苗长大后如何修剪,他总是现场指导示范。几年下来,华川村的油茶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王宏明透露:“村里正准备建个精炼茶油厂,对油茶籽进行深加工,这事已经有了眉目。”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被王宏明视为华川村“林长制”改革的重大转变,从“护绿”“增绿”“管绿”,到“用绿”“活绿”,林长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山林产生效益,让村民能增加收入,才能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王宏明(右)和叶明辉(左)正在巡山
说起华川村“靠山吃山”的新成果,王宏明道出一连串数字:近年来通过家庭林场租赁村民7600余亩林地的林下经营权,用于种植黄精,每年可为贫困户增加收入1500元;聘请贫困户4人参加抚育管理,增加劳务收入11290元;吸引经营大户承包村集体山场520亩共60年,种植香榧、山核桃和林下套种白茶,前10年村集体可得到每亩500元的林地使用费,后50年按纯利润的10-30%参与分红,并约定劳务用工优先安排当地村民;2022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2.2万元,2023年力争收入达100万元以上。
山林“活”起来,受益的是老百姓。村民张光荣家里有8亩林地,他将其中3亩流转给白茶种植大户,另外5亩地自己也种上了白茶,每年光卖鲜叶就能挣上万块钱。此外,他还加入了合同鸡养殖,每年也有一笔不少的收入。
林长制改革推行至今,华川村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云长深有体会:“现在逢清明冬至祭祀上坟,村里人已经不烧纸了,改成献花,自觉爱护生态环境。另外,大家富起来后,家庭矛盾也少了,小家和睦了,整个华川村也变得和睦了。”他说,自己和老伴去上海女儿家住了一星期,回来后发现,家里的猪啊鸡啊都被邻居喂得饱饱的——这样的华川村,就是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